简介
有科学家推想一种从今往后再演化一亿年而成的“动物”——幽灵水母。然而,“它不是一只水母”。幽灵水母的确很大。它们可以长到10米那么长。然而这个看似复杂的生物其实仅仅是一个水母。幽灵水母是漂浮着的巨型水母。它是一种特殊的水母,叫作管水母。未来1亿年,它将是海中漂浮着的最大的生物。然而在当今世界中,我们也有管水母,它们被称作“僧帽水母”。它们不是一个水母,而是由各种单个小水母组成的群落,它们在这个种群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用来捕捉食物,有的用来消化,有的用来运动,还有的用来繁殖后代。1
实质那些充当帆的“水母阶层”竟是懂得御帆之术的,它们靠自身体内水的盈缺调理来应势或升或落。帆下船身是一层球状水母群,靠体内的一氧化碳来维持“全国”的漂浮状态。水下阶层是一群“猎人”——一个个由弹簧似的触手(用于伸缩)吊着的覆碗状小型水母,它们是水母国的“爪牙”,是口器。
这当然是所谓“科幻”,然而毕竟有一“科”字,不是无稽之谈。“稽”是考据的意思,这幻想的幽灵水母的“根据”在于它的现实原型——The Portuguese Man-of-war(葡萄牙军舰),专业人员把它称作“僧帽水母”。它隶属于刺胞动物,各种都不是独行者,而是聚居成为一有机的、互联的社会,术语作Colony(可以理解为:聚居地)。其他形成“Colony”或“Colonies”的物种多得很,如薮(音叟)枝螅、团藻、粘菌等。此外,在社会昆虫中的情况更叫人诧异:单个蚂蚁,甚至几只蚂蚁,其行为都完全失常,比起社会中的成员们,它们像是残废:瞎子、傻子……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失去社会联络的白蚁无法建造它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巢穴……
生命大势有人认为: Colony,这是生命界并不少见的现象,或说是一种颇流行的生命之策略。然而,这里蕴涵的,却有一种演化的哲理,生命的大势。
第一个生命是细胞。至今,细胞依然是最简单的生命形态。至于病毒,它应当是在细胞出现之后才发生的,很可能是由细胞“抛出”的核酸片段包装而成。这种学说(人毕竟无法亲见亲历,便称为学说),一来有分子证据:病毒的基因比原始细胞的基因更加“新派”,像是新派细胞的基因(基因特征像物种性状一样,有演化史);二来,逻辑上,病毒必须寄生于细胞才有活性,才能繁衍,所以病毒也就没有先于其宿主而发生的理由。故生命起源之初,地球是单细胞的世界。而如今,多细胞生命成为了主角,包括我们自己。由此,“生命之大势”便可见一斑了。正如我们中国学生大概都听厌了那几句教条式的哲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科学解释幽灵水母,即僧帽水母,实际上是由多种形态和功能的个体生活在一起的群体动物,也就是说,这个物种在同一生境中具多种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个体,这种现象被叫做多态现象,只不过在僧帽水母,这些个体是由出芽繁殖形成后不脱离母体而形成群体罢了。僧帽水母的形态、功能不同的个体主要包括浮囊体、营养体、指状体和生殖体等。浮囊体为气泡状的囊、囊内具纵隔、囊内壁具特殊的气腺,可分泌气体,其中含氮大于70%、含氧20%、含二氧化碳0.5%、含一氧化碳小于8%,这些气体可以使它膨胀,因而具有漂浮功能。水母在希腊文中就是“气泡”的意思,正是在这种“气泡帆”的帮助下,使它能在水面上升高和下降,从而漂流到有食物的地方,以及躲避敌害等。当突然遇到风暴或天敌来不及逃避时,还会自动将气体放掉,让身体沉入水中,从容地躲过劫难。
营养体为葫芦状,具口,基部触手分枝,主司摄食、营养和消化功能。这些成百树桩般的鲜红、橙红和粉红色的有消化机能的小体,组成能吃东西的息肉。一条条彩纸条般的触手向外伸出,可以将10多米外的小鱼和浮游生物抓住,缩回来,把猎物送给这些小体,息肉把它们吸住,然后像集体的胃那样来消化吸收。每个小体都能分泌出酵素,迅速将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指状体和营养体相似,但无口,基部触手不分枝,有感觉功能。生殖体具生殖枝产生的葡萄状生殖体丛,司生殖功能。所有营养体、指状体、生殖体都悬挂于浮囊体的腹面,浮囊体的淡蓝色可有效防御太阳紫外线的伤害。2
分布腔肠动物(coelenterate)僧帽水母属(Physalia)海产群体无脊椎动物。分布于暖洋中。有一个半透明的浮囊(气胞囊),呈粉红色、蓝色或紫色,如同风中的船帆。下面附着成簇的水螅体(polyp),其长达50米的螫人的触手,可用来麻痹鱼类和其他捕食物。螫人后可引起严重的反应。3
形态水螅虫群体。群体上方为漂浮水面的大浮囊,两头尖,中部隆起,底平,形如僧帽,故名。浮囊下面多数个体是水螅型,也有水母型,分别负责取食、保卫、生殖、游泳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