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疣状杯形珊瑚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疣状杯形珊瑚

【拉丁学名】Pocillopora verrucosa

【命名者及时间】Ellis and Solander 1786

【英文名称】Rasp Coral

【科属分类】六放珊瑚亚纲、石珊瑚目、杯形珊瑚科、杯形珊瑚属

物种概述形态外观呈树枝状,但枝梢并不尖细。珊瑚骼强壮,皮壳于死珊瑚骼上,分枝扁柱形,分驻短,两侧上部有大的小枝。基部珊瑚杯大而圆,杯四周的刺是棒形,隔片不完全,但隔片之间有清楚的漕。轴柱大而稍微突起。1

疣状杯形珊瑚触手指状,隔膜成对发生,肌肉多相对而生,口道沟两个。如有骨骼,其骨骼均在体外,由表皮层分泌形成。是常见的六放珊瑚亚纲、石珊瑚目的动物,每个虫体与海葵相似,其基盘部分与体壁的外胚层细胞能分泌石灰质物质,积存在虫体的底面、侧面及隔膜间等处,好像每个虫体都坐在一个石灰座上,称为珊瑚座。隔膜成对,但缺乏明显的口道沟,具钙质杯状外骨骼。是造礁珊瑚,通常群体分枝,珊瑚群体呈笙形或融合形,珊瑚杯小,群体由外触手芽形成,隔片发育不全,轴柱无或稍突起,珊瑚骼固实,生长在平坦海域的环礁表面,尤其是水深10米以内、水流较强的海域。滤食浮游性生物。

群体由几乎等大的大小分枝形成半球状,分枝与小枝上的“疣”多,该种特点是大小分枝均向上生长,无蔓延枝,牢固附在硬底。疣高矮不等,从2—5mm,直径3—6mm。珊瑚杯底部圆形,约1mm直径,在分枝顶部几乎磨光或有小疣存在,珊瑚杯模糊不清。隔片刺状,二轮不完全,轴柱为微突瘤。该种生活在礁斜坡浪大处,棕褐色群体常见颜色,粉红色、玫瑰红色经常在水深或稍为平静的环境中发现。2

分布范围分布于美属萨摩亚群岛,澳大利亚,巴林,英属印度洋领地,柬埔寨,智利,圣诞岛,科科斯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吉布提,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瓜德罗普岛,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日本,约旦,肯尼亚,基里巴斯,科威特,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莫桑比克,缅甸,瑙鲁,新喀里多尼亚,尼加拉瓜,纽埃,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帕劳,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皮特凯恩,卡塔尔,留尼旺岛,萨摩亚,沙特阿拉伯,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索马里,斯里兰卡,苏丹,中国台湾,,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托克劳群岛,汤加,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瓦努阿图,越南,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也门。3

三亚鹿回头、西瑁岛、大东海、小东海、白排、蜈蚊洲、陵水新村港、南湾角、西沙群岛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全富岛、晋卿岛、羚羊礁、华光礁、中建岛、盘石屿、西沙洲、赵述岛、永兴岛、东岛、南沙群岛海口礁、半月礁、舰长礁、仁爱礁、仙宾礁,信义礁、蓬勃礁、牛车轮礁等。2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