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斑虎甲是属于虎甲科的一种动物。成虫体狭长,中等大小;身体常具金属光泽;头大,复眼突出;唇基较触角基部为宽;触角丝状,11节;鞘翅长,盖于整个腹部;腹部雌虫可见6节,雄虫7节,前足第1-3跗节具毛,可区别于雌虫。本科幼虫体呈“S”形,头胸大,强烈骨化,上颚强大,第5腹节背面有1个具有双钩的突起,足爪长而锐,适于掘土。
基本简介金斑虎甲属于鞘翅目、虎甲科,是完全变态的昆虫,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以幼虫越冬。
我国已知的虎甲科昆虫约120余种。每年的7月上旬,浙江、江西一些地方的山路上,早上或者傍晚常能发现许多的金斑虎甲在活动。因此可以捕捉到许多的成虫,用一个捕虫网就可以了。但是要求捕虫网尽可能的长些,手柄折叠开后长度要达到1.5米,这样能够较远距离地捕捉到成虫。否则,当你靠近它刚想用网捕捉时,很有可能会惊动它而无功而返。在用网捕捉成虫时,一是动作要轻、幅度要小;二是出手要快,在瞄准好对象后马上要用网罩下去。罩住虫体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它从网中取出,放在某种容器内,带回家中进行饲养。在移取成虫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与其头部接触,否则有可能被它咬上一口,那滋味是不大好受的1。
形态特征金斑虎甲体长约20毫米、体宽7毫米体色很艳丽鞘翅上具有金黄色的色斑,有闪烁的金属光泽,头比胸大,口器呈下口式,上颚很发达,弯曲而有牙齿,十分强劲有力,犹如一对大钳子能牢牢钳住所捕捉到的任何猎物。后翅比较发达,能作短距离的飞翔。
由于金斑虎甲身手矫健,可消灭许多害虫,再加上其色彩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变化莫测,故深受人们的喜爱1!
分布范围分布于江苏、浙江等我国南方地区,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尼泊尔、锡金等地,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且在青海省有红色亚种2。
繁殖特点金斑虎甲成虫捕捉回来以后,就要营造一个较好的环境让其能够存活、繁衍。针对其爱飞翔的特点,小环境的空间要尽量布置得宽阔些。比如在家中的庭院里圈出某一个角落,可以是种植了花草的花坛,也可以是其他的地方;然后用目数比较高的尼龙网圈起来,原则是金斑虎甲的成虫无法从网眼里逃逸即可;高度应离地面至少1米,花坛里还应人工雕凿出一条水道,以便成虫饮水。最后可让金斑虎甲在里面自由飞翔、取食交尾和产卵。视环境的大小,在网棚内适量地放上几十对金斑虎甲,由于是半露天饲养,因此可以不用考虑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而要将精力放在如何供应好食物的问题上。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选择蚊、苍蝇、蟋蟀、面包虫、飞虱等小型昆虫进行投喂。每次投喂要保证充足的食物。同时在适当的时间对金斑虎甲禁食一天,以便它们能有充足的时间将体内的食物充分消化掉1。
到了8月上旬,金斑虎甲开始产卵,产完卵后,成虫即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死亡。9月上旬,则是卵的孵化期。其幼虫的形状很奇特,在腹部背面有一块突起,形状类似于驼峰,同时还有一对倒逆钩。因此它又有个俗名叫“骆驼虫”。幼虫还会在地中打造一个倾斜的或者是垂直的洞穴,洞穴直径在3毫米左右、深达尺余。平时,它就躲藏在洞穴中,既可以避免风吹雨淋,又可防止天敌的侵袭。等到肚子饥饿需要捕食时,它就上升至洞口,静静地守候着猎物的到来。当哪个倒霉鬼来临时它就发起突然袭击,一口咬住猎物将其拖入洞穴内慢慢享用。万一碰上较大的猎物在挣扎时反将其拉出洞口,它身上的倒钩在此时就会发挥作用,能够固定在洞壁上,借此外力将猎物顺利擒获1。
金斑虎甲幼虫期的饲养与成虫期的饲养基本没有差别,关键在投喂食物时尽量挑选一些鳞翅目的幼虫,比如面包虫。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也可以将面包虫一条条塞进幼虫居住的每个洞穴内,以方便幼虫捕食。有的时候,也可以耍些恶作剧拿着面包虫假装喂食幼虫,等它咬住面包虫正欲品尝味道时便用力将幼虫从洞中拔出来,好似在钓鱼。期间,你可以感觉到一种力量在抵抗那是幼虫在使用倒钩的原因。不过。它们毕竟是斗不过你的,最后,你能够看到一条相貌丑陋的幼虫在空中扭动着,嘴里还叼着那条面包虫呢。过了一段时间,幼虫会松开嘴,重新跌落在地上。一旦着地,它会立刻挖洞,重新钻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