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氏肖蛸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肖蛸科,肖蛸属的一种生物。国内分布于广西、海南、云南;国外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
形态特征雌蛛体长6.21~9.54。一雌蛛体长8.37;头胸部长2.52,宽1.44;腹部长6.12,宽1.35。螯肢长2.16。背甲黄褐色,具浅褐色细边,近后缘的中央具两个银白色斑点,而与其他种类具4个斑点不同。颈沟深,浅褐色,放射沟明显,但颜色浅。中窝纵向,两褐色框边呈“()”形。中窝之前的头部中央具一凹陷。两眼列均后凹,前眼列明显宽于后眼列,并占满头部宽度。各眼基部周围的眼斑非常明显。前中侧眼间距大于前中眼间距(0.18:0.13);后中眼间距等于后中侧间距(0.14:0.14)。前、后侧眼间距0.09。中眼域长0.38,前边宽0.48,后边宽0.30。前中眼>后中眼>前侧眼=后侧眼(0.13:0.10:0.09:0.09)。
额高0.13。螯肢棍棒状,浅黄褐色,无前、后护齿。前齿堤有10齿,第1~5齿相互之间都隔开一段距离,第2~4齿的间距较第1、2齿和第4、5齿的间距宽,后续5个齿,间距较窄;后齿堤有11齿,齿从大到小,间距从宽到窄向螯基方向依次排列。下唇浅褐色。颚叶和胸板黄褐色。步足黄褐色,后跗节Ⅰ、Ⅱ和跗节Ⅰ、Ⅱ的末端黑色。各足具少量短而细的刺。腿节Ⅰ具5根前侧刺,胫节Ⅰ具2根前侧刺。
步足测量:Ⅰ 26.10(7.29+8.73+8.10+1.98),Ⅱ16.56(5.04+5.31+4.86+1.35), Ⅲ8.64(3.15+2.34+2.34+0.81), Ⅳ16.02(5.58+4.68+4.68+1.08)。足式:1,2,4,3。腹部筒状,淡黄色,后端向后上方伸展而超越纺器,形成一短尾,背面和侧面密被相对较大的银白色鳞斑,背中央具一不明显的具分支的纵条纹。有的个体在背中线的两侧有浅红色素。腹部腹面灰褐色,散布少量银白色鳞斑。生殖盖短宽,其长度约为宽的4/5,纳精囊2对,肾形1。
雄蛛体长8.20—9.70。一雄蛛体长7.38:头胸部长2.34,宽1.26;腹部长5.04,宽0.99。螯肢长2.52。背甲、螯肢、下唇、颚叶、胸板和步足的颜色以及眼的排列类似雌蛛。螯肢较背甲长,无婚距,仅有后护齿。前齿堤有9齿,第1~6齿相互隔开一段距离,第1齿最大,第2~5齿大小差别不大,后续4齿相互靠近,大小相仿;后齿堤有6齿,第1齿与螯牙的基部隔开一段距离,接近前齿堤第2齿的着生位置,第1~5齿相互之间都隔开一段距离,第1、4齿较第2、3齿大,最后一齿小,并靠近前一齿。腹部较雌蛛的窄,后端不明显超越纺器。
触肢和步足测量:触肢3.21(1.28+0.30十0.35十1.28); 步足Ⅰ27.45(7.47十9.00十9.00十1.98), Ⅱ16.56(4.86十5.22十5.13十1.35), Ⅲ8.23 (3.06十2.25十2.25十0.67), Ⅳ15.30 (5.22十4.50十4.59+0.99)。足式同雌蛛。触肢器的插入器和引导器细长,引导器无侧褶,顶部指状;副跗舟顶部窄、直,呈指状1。
鉴别特征本种近似于圆尾肖蛸 T.vermiformis,但头部的侧缘近乎平行,前眼列强烈后凹,腹部具一短尾;雄蛛螯肢比头胸部长,婚距很小,位于螯肢的外侧面顶部,而不同于后者2。
生物学生活在稻田里2。
地理分布国外分布: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
国内分布:广西、海南、云南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