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染色茜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染色茜草(Rubia tinctorum L.)是茜草科用于染色的植物,为天然优质红色染料,根含茜草素,多生于沙地上。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茜草了,绫罗绸缎中的红色就是靠它染成的,来源于染色茜草的根中一种叫茜素的物质。

研究历史茜草的根中含有一种叫茜素的物质,它就是一种红色染料。而且在每百千克的茜草根中只含1千克-两千克茜素,可见它还是挺珍贵的。

1869年,德国化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天然茜素,染色茜草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出橙红色的茜素结晶。人造茜素和天然茜素的分子结构完全相同,它代替了天然的茜素,从此才结束了人们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1。

形态特征攀援草本,长0.2-0.5米;根粗壮,红色;茎通常数条簇生,方柱形,有4条锐棱,棱上有皮刺或粗糙,有多数延长的分枝。

叶通常4片、或很少亦有6片轮生,叶片纸质,通常椭圆形或有时为椭圆状披针形,长1-6厘米或过之,宽0.5-3.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渐狭,边缘有小齿;中脉下面有皮刺,侧脉纤细,羽状,每边约3-4条;叶柄极短或近无柄。

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由多个小聚伞花序组成,开展,总花梗甚长,方柱形,棱角上有皮刺;苞片2,对生,叶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短尖,边缘有皮刺;花梗长1.5-2毫米,有小苞片;萼管球状,萼檐截平;花冠通常黄色,长2-2.5毫米,辐状漏斗形,裂片5,披针形,短渐尖;雄蕊5,花丝短,花药背着。

果球形或近球形,长3.5-4毫米,宽4-4.5毫米,成熟时黑色,干后有皱纹。花期6-7月,果期7-9月。

栽培技术整地与施肥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播种茜草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种子繁殖:播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浇水,保墒,以利出苗。行距为30厘米。每亩播种量3公斤。茜草出苗后,应加强田间管理,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移栽时,将茜草苗按行株距50×3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扦插繁殖:选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茎蔓,每2-3节剪成插条。按行株距10×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上露1节。浇水、保墒、遮荫,以利成活。培育1年即可移栽。

田间管理茜草齐苗后,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苗高30厘米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其攀援。花蕾现后,除留种株植外应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

病虫害防治茜草根腐病可于发病初期用1:1:120波尔多液防治,或用多菌灵防治。白粉病用粉锈宁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可用蚜螨净防治。

收获与加工茜草一般于移栽后2-3年的秋季,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挖。先将地上茎藤割去,再刨出地下根,去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要出售。亩产量150公斤。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印度、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小亚细亚至欧洲南部。原产于欧洲、亚洲西部和非洲,生于开阔地、路边和碎石缝间2。

主要价值历史上染色茜草主要用作红色染料2。其主要色素成分为苦素和茜紫素,广泛应用于羊毛染色3。但尚未被运用在医学上,尚未被应用在园艺方面上。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