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属双翅目,潜蝇科。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东、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危害棉花、蓖麻、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蚕豆、大豆、菜豆、芹菜、甜瓜、西瓜、冬瓜、丝瓜、西葫芦、大白菜、油菜、烟草等22科110多种植物。在棉花上潜食叶片,致棉叶正面现斑块条状白色潜道,且潜道末端惭大略呈红褐色。在棉花上成虫利用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正面,孵化后幼虫即在叶片中潜食叶肉,使叶片产生白色潜道,破坏叶片中叶绿体细胞,影响光合作用。叶内幼虫多时,致整个叶片发白或腐烂。
基本信息中文名: 棉田美洲斑潜蝇
拉丁学名: 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
纲: 昆虫纲
目: 双翅目
科: 潜蝇科
简介美洲斑潜蝇寄主广泛,适应性强,可为害蔬菜、棉花等作物。在河南省洛阳市每年发生9~10代,其中露地年发生8~9代,保护地1~2代。3月中旬之后在保护地为害,露地4月中旬后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始见为害。6月份种群密度一直很低,百叶虫量3.5头。6月份以后虫量开始上升,为害加重,8月初至9月下旬温度最适,每20天可发生1代,并世代交替,11月中下旬温度下降到15%左右,为害停止。影响棉田美洲斑潜蝇种群发生消长的主要因素是寄主、气候、播期和天敌,尤其以前两者的影响最大。降雨不利于其幼虫生长和发生。一般来讲,7到9月份适温干旱发生重,低温多雨发生轻。由于冬季斑潜蝇不能在田间越冬,11月份后各种斑潜蝇转入蔬菜大棚1。
主要危害作物棉花、蓖麻、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蚕豆、大豆、菜豆、芹菜、甜瓜、西瓜、冬瓜、丝瓜、西葫芦、大白菜、油菜、烟草等22科110多种植物1。
形态特征成虫成虫小,体长1.3~2.3mm,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比雄虫大。卵米色,半透明,大小0.2~0.3×0.1~0.15mm。
幼虫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长3mm,后气门突呈圆锥状突起,顶端三分叉,各具1开口。
蛹椭圆形,橙黄色,腹面稍扁平,大小1.7~2.3×0.5~0.75(mm)。美洲斑潜蝇形态与番茄斑潜蝇极相似,美洲斑潜蝇成虫胸背板亮黑色,外顶鬃常着生在黑色区上,内顶鬃着生在黄色区或黑色区上,蛹后气门三孔。而番茄斑潜蝇成虫内、外顶鬃均着生在黑色区,蛹后气门7~12孔。
生物学特性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天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美洲斑潜蝇等在美国南部周年发生,无越冬现象。世代短,繁殖能力强1。
防治方法美洲斑潜蝇抗药性发展迅速,具有抗性水平高的特点,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已引起各地普遍重视。
(1)严格检疫,防止该虫扩大蔓延。北运菜发现有斑潜蝇幼虫、卵或蛹时,要就地销售,防止把该虫运到北方。
(2)各地要指派专家重点调查和普查,严禁从疫区引进蔬菜和花卉,以防传入。
(3)农业防治一是在斑潜蝇为害重的地区,要考虑蔬菜布局,把斑潜蝇嗜好的瓜类、茄果类、豆类与其不为害的作物进行套种;二是瓜类、茄果类、豆类与其不为害的作物进行轮作;三是适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四是及时清洁田园,把被斑潜蝇为害作物的残体集中深埋、沤肥或烧毁。
(4)采用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667㎡设置15个诱杀点,每个点放置1张诱蝇纸诱杀成虫,3~4天更换一次。
(5)科学用药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喷洒98%巴丹原粉1500~2000倍或1.8%爱福丁乳油3000~4000倍液、1%增效7051生物杀虫素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98%杀虫单可溶性粉剂800倍液、50%蝇蛆净粉剂2000倍液、0.12%天力Ⅱ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绿菜保乳油1000~1500倍液、1.5%阿巴丁乳油3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防治时间掌握在成虫羽化高峰的8~12时露水干后,幼虫开始到叶面活动,老熟幼虫多从虫道中钻出,是施药的有利时机,效果好。
(6)生物防治法释放姬小蜂Diglyphusspp.、反颚茧蜂Dacnusinspp.、潜蝇茧蜂Opiusspp.等,这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寄生率较高。
地理分布1994年在海南首次发现后,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东、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自治区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