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粉蚧科绵粉蚧属的一种昆虫。虫孵化后从卵囊下口爬出,在叶背叶脉两侧固定取食并越夏,秋季落叶前转移到技干皮缝等隐蔽处越冬。天敌有圆斑弯叶瓢虫、绵粉故长索跳小蜂、绵粉故刷盾长线跳小峰、长盾金小峰,对此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简介白蜡绵粉蚧 Phenacoccus∫ marinus Tang属同翅目,粉蚧科。只知分布于河南郑州、山西太原等地。为害白蜡、柿树、核桃、重阳木和悬铃木等。叶片受害后招致煤污病,叶片覆盖黑霉,引起叶片早落。雌成虫体长4~6毫米,宽2~5毫米。体紫褐色椭圆形。背面隆起,腹面平,体分节明显,被白色蜡粉。前后背孔发达,刺孔群18对,腹脐5个。雄成虫黑褐色,体长2毫米左右翅展4~5毫米,前翅透明,中央有1条2分权的翅脉不达翅缘后翅小棒状,腹末圆锥形,具2对白色蜡丝1。
形态特征成虫 雌虫体长4~6mm,宽2~5mm。紫褐色,椭圆形,腹面平,背面略隆起,分节明显,被白色蜡粉,前、后背孔发达,刺孔群18对,腹脐5个。雄成虫黑褐色,体长2mm左右,翅展4~5mm。前翅透明,1条分叉的翅脉不达翅缘,后翅小棒状,腹未圆锥形,具2对白色蜡丝。卵 卵圆形,长0.2~0.3mm,宽0.1~0.2mm,桔黄色。若虫 椭圆形,淡黄色,各体节两侧有刺状突起。雄蛹 长椭圆形,淡黄色,体长1.0~1.8mm,宽0.5~0.8mm。茧长椭圆形,灰白色,丝质,长3~4mm,宽0.8~1.8mm。卵囊 灰白色,丝质。有长短两型:前者长7~55mm,宽2~8mm,表面有3条波浪形纵棱;后者长4~7mm,宽2~3mm,长椭圆形,表面无棱纹。
生物学特性在郑州1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树皮缝、翘皮下、芽鳞间、旧踊茧或卵囊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若虫开始活动取食,3月中、下旬雌雄分化,雄若虫分泌蜡丝结茧化蛹,4月上旬为盛期,3~5日后雄虫羽化、交尾。4月初雌虫开始产卵,4月下旬为盛期,4月底至5月初产卵结束。4月下旬至5月底是若虫孵化期,5月中旬为盛期,若虫危害至9月以后开始越冬。越冬若虫于春季树液流动时开始吸食危害,雄若虫老熟后体表分泌蜡丝结白茧化踊,成虫羽化后破孔爬出,傍晚常成群围绕树冠盘旋飞翔,觅偶交尾,寿命1-3天。雌虫取食期,从腺孔分泌粘液,布满叶面和技条,如油渍状,招致煤污病发生。雌虫交尾后在枝干或叶片上分泌白色蜡丝形成卵囊,发生多时树皮上似披上一层白色棉絮。雌虫产卵量大,常数百粒产在卵囊内,卵期20天左右1。
防治方法1.检疫加强苗木检疫,以杜绝粉故蔓延。
2.营林技术防治防治竹巢粉故可采用改善土肥条件,增加植株抗虫力的方法。亦可清除受害株,减少虫口密度。
3.人工防治人工刮除苗圃中发生的柯秀粉故。
4.化学防治
(1)用50%杀螟松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800~10肌倍液喷杀幼林或苗木上的柯秀粉故。
(2)早春树木萌芽前,喷射0.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的白蜡绵粉故。
(3)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或25%亚胺硫磷,一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喷杀初孵若虫。
(4)对竹巢粉故,可在雌虫出蛰后用40%乐果乳油、25%乙酸甲胺磷乳油、50%久效磷乳油注入受害株基部,毛竹每株3ml,紫竹每株1~2ml,注入后用湿泥或胶带封住注孔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