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一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繁衍生息。以幼虫在缀叶丛中越冬。翌春3~4月间出现成虫,白天静伏、夜晚交尾产卵,卵多产在叶面上,少数产在叶背及小枝上。卵成块呈鱼鳞状排列,每头雌虫可产卵50~200粒。幼虫初孵阶段群集,三龄后逐渐向上扩散,常将枝叶联缀一起,隐藏其身不断咀嚼危害。幼虫老熟时即在其间化蛹越冬。
简介目科:鳞翅目,螟蛾科。分布:我国南方各省。危害对象:主要危害茉莉花叶,危害征状:以幼虫食害茉莉花叶片、花蕾、嫩枝和新梢;初孵时群集叶背,取食叶肉,叶片仅留一层半透明的薄膜稍大后将叶片吃成孔洞或造成缺刻,啃食小枝皮层,以致引起整丛叶片枯黄脱落,整株枯萎死亡。
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0~25毫米。全体被深褐色鳞毛,腹面淡黄色;头小,复眼黑褐色,触角丝状,很长,下唇须向上弯曲。胸部鳞毛淡黄色,前翅狭三角形,黄褐色并夹杂黑色鳞毛,翅面有10个形状不同的透明白斑,外缘线黑色;后翅黄褐色宽三角形,翅面有5个形状不同的透明白斑,基部1个呈钩状,最粗大;腹部背面浅黄褐色,腹部各节后缘中央及两侧鳞毛呈黄白色斑块。雄蛾腹部细长而尖,向上翘起(2)卵:椭圆形,淡黄色,长0.9~1.1毫米,卵面稍隆起,有网状纹。(3)幼虫:头部淡黄褐色,全体绿色,老熟幼虫体长不多数20毫米左右各体节毛片边缘灰黑色,刚毛基部漆黑色(4)蛹:初呈浓绿色,后转淡黄绿色,体长12~14毫米1。
分布与危害名称:茉莉花叶夜螟
学名:Nausinoe geometralis
类属:鳞翅目 螟蛾科
茉莉花叶夜螟。
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1。
病原与特征(1)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0~25毫米。全体被深褐色鳞毛,腹面淡黄色;头小,复眼黑褐色,触角丝状,很长,下唇须向上弯曲。胸部鳞毛淡黄色,前翅狭三角形,黄褐色并夹杂黑色鳞毛,翅面有10个形状不同的透明白斑,外缘线黑色;后翅黄褐色宽三角形,翅面有5个形状不同的透明白斑,基部l个呈钩状,最粗大;腹部背面浅黄褐色,腹部各节后缘中央及两侧鳞毛呈黄白色斑块。雄蛾腹部细长而尖,向上翘起。
(2)卵:椭圆形,淡黄色,长0.9~1.1毫米,卵面稍隆起.有网状纹。
(3)幼虫:头部淡黄褐色,全体绿色,老熟幼虫体长不一,多数20毫米左右各体节毛片边缘灰黑色,刚毛基部漆黑色。
(4)蛹:初呈浓绿色,后转淡黄绿色,体长12~14毫2米。
治理措施(1)园艺防治:清除缀联叶片和地面落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适当疏叶,以利通风。
(2)人工防治:摘除尚群集危害的虫叶。
(3)药剂防治:喷施10%~20%拟除虫菊酯类农药1000~2000倍液,或1%灭虫灵2000~3000倍液,均有良效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