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鳞扁莎(学名Pycreus sanguinolentus)指的是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属莎草科扁莎属。一年生草本。秆丛生,扁三棱形。在本属中它的特点是:鳞片边缘红褐色。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农田杂草,但有医药价值。叶稍多,常短于秆,少有长于秆,宽2-4毫米,平张,边缘具白色透明的细刺。
简介莎草科。一年生草本。秆丛生,扁棱形。叶线形,缘有白色透明的细刺。苞片24枚。花序辐枝2~5个;3-10余个小穗着生枝端。鳞片边缘红褐色。幼苗:真叶针状,长3~4厘米分布于各草坪带1。
形态特征苞片3-4枚,叶状,近于平向展开,长于花序;简单长侧枝聚繖花序具3-5个辐射枝;辐射枝有时极短,因而花序近似头状,有时可长达4.5厘米,由4-12个或更多的小穗密聚成短的穗状花序;小穗辐射展开,长圆形、线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2毫米,宽2.5-3毫米,具6-24朵花;小穗轴直,四稜形,无翅;鳞片稍疏松地复瓦状排列,膜质,卵形,顶端钝,长约2毫米,背面中间部分黄绿色,具3-5条脉,两侧具较宽的槽,麦秆黄色或褐黄色,边缘暗血红色或暗褐红色;雄蕊3,少2,花药线形;花柱长,柱头2,细长,伸出于鳞片之外。
小坚果圆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双凸状,稍肿胀,长为鳞片的1/2-3/5,成熟时黑色。
花果期7-12月。
生长环境产新疆:喀什、莎车、和田。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湖边及河滩湿草地2。
分布范围分布很广,产于东北各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均常见到;也分布在地中海区域、中亚细亚、非洲、越南、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至日本、苏联阿穆尔州。
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世界东半球温带地区均有2。
主要价值根:用于肝炎。 全草:清热解毒,除湿退黄。3
防除技术**芽前:**草坪宁4号0.036克/平方米,兑75毫升/平方米,普遍喷粗雾,喷后浇灌数次,要求浇透。
**生长期:**草坪宁7号0.7毫升/平方米+草坪宁71号0.07克/平方米,兑水45毫升/平方米喷雾。4
具体方法:草坪宁7号100毫升+草坪宁71号10克,对水10千克,对红鳞扁莎植株的基部喷透。关键要喷到杂草接近土表的部位。若红鳞扁莎已开花,需加大用量,喷到杂草的基部。在第一遍喷后大约7天左右,对未喷到的或虽喷过,但药量不够的地方,点片补喷。喷后尽量推迟剪草,至少24小时不要浇水。 4
变种矮红鳞扁莎(变型)
植株矮小,秆稍粗壮。简单长侧枝聚繖花序聚缩成近似头状花序;每一辐射枝具少数小穗。花果期8-10月。
产于山西、河南;生长于河边、水旁、潮湿处。也分布于中亚细亚、印度尼西亚。
红边扁莎(变型)
秆与叶均纤细;简单长侧枝聚繖花序头状,具少数小穗。花果期8-9月。
产于山西、河北、四川;生长于沼泽、河边、山沟等处。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以及中亚细亚。
黑扁莎(变型)
秆纤细。叶狭。总苞片2枚;鳞片常呈黑褐色。花果期9-11月。
产于四川、贵州、内蒙古;生长于河边近水处。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