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角灯鱼所属灯笼鱼目,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与亚热带区,包括台湾西部、南部及北部海域。
简介瓦氏尖吻背灯鱼 Notolychnus valdivia( Brauer,1904)台湾。深海鱼类1。
英文俗名Topsidelampfish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体延长,侧扁,后部略细。头中等大。吻短,前端尖。眼中等大。口大,上颌骨狭长而延伸至前鳃盖后缘,末端扩大;上下颌呈绒毛状齿带。鳃盖后上缘圆角,不具锯齿状突起。体被大而薄圆鳞,易脱落;侧线平直。背鳍单一,位于体中部,具软条10-12,后部另具一脂鳍;臀鳍基底略等于或长于背鳍基底,具软条12-14;胸鳍软条11-14,尾鳍叉形。各部位之发光器位置于下:鼻部背位发光器(Dn)小而圆形;鼻部腹位发光器(Vn)无;鳃盖位发光器(Op)2个,位于前鳃盖后缘下方,Op1较Op2小,均在眼眶下缘纵线之下;鳃被架位发光器(Br)3个;胸鳍上方发光器(PLO),在侧线上方,近背部;胸鳍下方发光器(PVO)2个,两者互为斜线排列;胸部发光器(PO)5个,PO3及PO4位置明显升高;腹部发光器(VO)4个,VO1明显升高;腹鳍上位发光器(VLO)位于腹鳍和侧线之中间;臀鳍上方发光器(SAO)3个,三者排列呈斜线,SAO3在侧线上方,近背部;体后侧位发光器(Pol)2个,Pol2在脂鳍下方,侧线上方,近背部;臀鳍前部发光器(AOa)3个,水平排列;臀鳍后部发光器(AOp)4个;尾鳍前位发光器(Prc)2个,垂直排列,各位于侧线上下缘。尾部发光腺,雄鱼与雌鱼皆具SUGL而无INGL发光鳞。栖所生态大洋性中层巡游鱼类,具日夜垂直分布习性,白天一般栖息深度可达350-700公尺左右,晚上则上游至水深25-350公尺附近处觅食,以小虾等浮游性甲壳类为食1。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热带及温带海域。台湾则发现于西南部及东部周边水域。
渔业利用一般以底拖网捕获,不具食用经济价值,通常做为下杂鱼用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