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东亚豆粉蝶幼期各虫态与发育历期,结合野外观察生活习性与行为等,以明确东亚豆粉蝶生物学特性。室内饲养结果表明,东亚豆粉蝶在南京地区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为6~7 d,幼虫期为25~31 d,共有5龄;蛹期约为8~12 d,世代重叠严重。野外寄主为野豌豆等豆科植物,幼虫以叶片为食。
简介雄蝶翅正面黄色,前翅外缘宽阔的黑色区中有黄色纹,中室端有1个黑色点:后翅外缘的黑色条纹多相连成列,中室端的圆点在正面为橙黄色,反面为银白色,外有褐色圈雌蝶翅白色,斑纹同雄蝶。据新资料研究,国内斑缘豆粉蝶仅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其他各地鉴定为斑缘豆粉蝶的这个种实为东亚豆粉蝶1。
分类界:动物界Animalia Linnaeus, 1758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Latreille, 1829
纲:昆虫纲Insecta Linnaeus, 1758
目:鳞翅目Lepidoptera Linnaeus, 1758
总科: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 P. A. Latreille, [1802]
科:粉蝶科Pieridae Duponchel, 1832
属:豆粉蝶属Colias Fabricius, 1807
种:东亚豆粉蝶Colias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 1860
特征雄蝶体长17~20mm,翅展44~55mm;雌蝶体长15~18mm,翅展46~59mm。体躯黑色。头胸部密被灰色长茸毛,头及前胸茸毛端部红褐色。腹部被黄色鳞片和灰白色短毛,腹面色较淡。触角红褐色,锤部色较暗,端部淡黄褐色。复眼灰黑色,下唇须黄白色,端部深紫色。足淡紫色,外侧较深。翅色变化较大,一般为黄色或淡黄绿色,前翅中室端部有1黑斑,外缘为1黑色宽带,带中中室有1列形状不规则的淡色斑,Cu1与Cu2脉间色斑较大,M3与Cu1脉间缺淡色斑。后翅中室端部有一橙色斑,端带黑色模糊。2
寄主豆科植物: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紫花苜蓿M.sativa,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红车轴草 Trifoliumpratense ,列当Clover spp等。
分布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
种名分歧东亚豆粉蝶常被处理为斑缘豆粉蝶Colias erate (Esper, [1803])的亚种,称为斑缘豆粉蝶东亚亚种。《中国动物志·粉蝶科》承认其种级等级,并记述了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C. poliographus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 1860、中华亚种C. p. sinensis Verity, 1911和台湾亚种C. p. formosana Shirozu, 1955,其中中华亚种和台湾亚种分别对应于《中国蝶类志》中的斑缘豆粉蝶中华亚种和台湾亚种。
从武春生先生给出的豆粉蝶属检索表、斑缘豆粉蝶的描述和附图来看,《中国蝶类志》中斑缘豆粉蝶指名亚种的照片似乎也应是东亚豆粉蝶,因为该标本前翅正面外缘黑带中也有黄色斑列,而按武先生的说法,斑缘豆粉蝶前翅正面外缘黑带中是没有黄色斑列的;从分布上看,斑缘豆粉蝶在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和西藏,而东亚豆粉蝶的分布则广得多,包括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中国蝶类志》上“斑缘豆粉蝶指名亚种”的标本采自黑龙江和江苏,也不是武先生所指的斑缘豆粉蝶的分布地。然而奇怪的是,在《中国动物志·粉蝶科》里,仍将其作为斑缘豆粉蝶指名亚种进行了引述,不免让人疑惑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