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墨西哥豆象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成虫体长2.0~3.6mm,体呈宽卵圆形。表皮黑色,有光泽,仅触角基部2节、口器、前足、中足胫节端距及后足胫节端距为红褐色。触角节细长。前胸背板宽约为长的1.5倍。小盾片三角形。鞘翅稍成方行,翅的端部圆。卵扁平,长约0.5mm。老熟幼虫呈菜豆形,乳白色。

基本信息

|| ||

危险的入侵害虫,《中国外来入侵昆虫数据库》登录害虫(编号:3 记录号:AN00003)1

简介巴西豆象( Zabrotes subfasciatus)又名墨西哥豆象,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 Coleoptera)豆象科( Bruchidae)。成虫体长2~3.6mm,体呈宽卵圆形。表皮黑色,有光泽,仅触角基部2节、口器、前足、中足胫节端距及后足胫节端距为红褐色。触角节细长。前胸背板宽约为长的1.5倍。小盾片三角形。

鞘翅稍成方形,翅的端部圆。卵扁平,长约0.5mm。老熟幼虫呈菜豆形,乳白色。成虫羽化后即达性成熟,但多在豆粒内停留2~3天才顶开羽化盖爬出活动。雌虫直接将卵产于豆粒表面,卵牢固地黏在种皮上。产卵量一般为20~50粒,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5~30℃。幼虫发育最快的温度是32.5℃,发育的最低温度在20℃左右巴西豆象起源于巴西,随寄主传播蔓延,成虫产的卵牢固地附在豆粒表面,幼虫期和蛹期全部在被害豆粒内生活,这种习性使该虫很容易随寄主而传播蔓延。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传播。

最早于1975年,从越南输入的菜豆检疫物中截获。以后昆明、上海、重庆、防城、江门、宁波、天津、南京、青岛、舟山、福州、湛江、烟台等口岸多次截获。巴西豆象属于无意引进的物种,主要在豆类仓库内繁殖为害,以幼虫蛀食豆类种子,对储藏的菜豆和豇豆危害尤其严重。主要危害菜豆、豇豆、红豆、豌豆、扁豆及某些野生豆科植物。在控制预防方面:严禁从疫区进口豆类,需要进口时必须严格检疫,杜绝其侵入新的区域。发现虫害要及时彻底清除,可釆取溴甲烷熏蒸,用辛硫酸、虫螨磷拌种以及高温处理等措施加以控制2。

为害特点主要危害菜豆、豇豆、红豆、豌豆、扁豆及某些野生豆科植物。以幼虫蛀食豆类种子,对储藏的菜豆和豇豆危害尤其严重。

生长繁殖成虫羽化后即达性成熟,但多在豆粒内停留2~3天才顶开羽化盖爬出活动。雌虫直接将卵产于豆粒表面,卵牢固地粘在种皮上。产卵量一般为20~50粒,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5℃~30℃。幼虫发育最快的温度是32.5℃,发育的最低温度在20℃左右。限制其繁殖和越冬的主要因子是低温和低湿度。

产地及传播原产地: 巴西

入侵地:在我国主要见于云南南部,尤其是中缅边境地区。

入侵时间及地点: 缺记录

传播途径:随寄主传播蔓延,成虫产的卵牢固地附在豆粒表面,幼虫期和蛹期全部在被害豆粒内生活,这种习性使该虫很容易随寄主而传播蔓延。卵、幼虫、蛹和成虫均可传播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成玉林 - 副教授 - 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