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角百灵东北亚种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角百灵东北亚种(学名:Eremophila alpestris brandti)是角百灵的亚种之一。体长15-17厘米,翼展31-35厘米,体重33-45克。上体棕褐色至灰褐色,前额白色,顶部红褐色,在额部与顶部之间具宽阔的黑色带纹,带纹的后两侧,有黑色羽毛突起于头后如角。颊部白色并具有黑色宽阔胸带,尾暗褐色,但外侧1对尾羽白色,后爪长而稍弯曲。栖息于干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岩石上。非繁殖期多结群生活,常作短距离低飞或奔跑,取食昆虫和草籽。繁殖期5-8月,每窝产卵2-5枚。

外形特征灵科角百灵(东北亚种),短趾沙白灵(新疆亚种),云雀(新疆亚种)1。角百灵东北亚种雄鸟前额白色或淡黄色,头顶前部紧靠前额白色之后有一宽的黑色横带,其两端各有2-3枚黑色长羽形成的羽簇伸向头后,状如两只角。眼先、颊、耳羽和嘴基黑色,眉纹白色或淡黄色、与前额白色相连。后头、上背粉褐色、褐色或灰褐色,背、腰棕褐色具暗褐色纵纹和沙棕色或沙褐色羽缘。尾上覆羽褐色或棕褐色,中央尾羽褐色,羽缘棕色,外侧尾羽黑褐色微具白色羽缘,最外侧一对尾羽几纯白色,次一对外侧尾羽仅外侧白色,或外侧仅具一楔形白斑。两翅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侧白色,其余初级飞羽具灰白色狭缘,次级飞羽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胸具一黑色横带。雌鸟和雄鸟羽色大致相似,但羽冠短或不明显,胸部黑色横带亦较窄小。虹膜褐色或黑褐色,嘴峰黑色,跗蹠黑色或黑褐色。2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高山、高原草地、荒漠、半荒漠、戈壁滩和高山草甸等干雌性草原地区,冬季有的也出现于沿海地带、路边和农雄性附近。多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成3~5只的小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较喜成群。主要在地上活动,一般不高飞或远飞。善于在地面短距离奔跑,如遇惊扰则站立不动,抬头张望,当危险临近,才做短距离飞行。善鸣叫,尤其是早晚,鸣声清脆婉转,亦常在空中鸣唱。

主要以草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主要有青稞、植物碎片、蝗虫、鳞翅目幼虫和甲虫碎片。2

分布范围分布于欧洲、俄国(伏尔加河流域)、土库曼北部。中国新疆(托里、吉木乃、博格多山、哈密山东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博克图、满州里、乌拉尔旗、伊克昭盟、阿拉善)、山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兰州)、宁夏(海源)、青海(西宁)、河北。

繁殖方式繁殖期5-8月。繁殖于高海拔的荒芜干旱平原及寒冷荒漠。冬季下至较低海拔至短草地及湖岸。营巢于草丛基部的地面上或灌木丛中。巢呈浅杯形,用杂草、毛发、鸟羽、须根等构成,其上有垂草掩蔽,免受风和太阳的伤害。在低海拔温暖地区,繁殖期稍早,5月中旬即开始产卵。通常营巢于草丛基部地面凹坑内,每窝产卵2-5枚。卵刚产出时白色,孵化后逐渐变为褐色和被有暗褐色斑。两性轮流孵化,孵化期12-13天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留巢期11天,这期间由双亲共同哺育,主要是喂食昆虫的幼虫。2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