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奥斯特线虫属于动物界、杆形目、毛圆科。
简介虫体头部角皮稍增厚,颈部有较稀疏的横纹。虫长875-1.30毫米,交合刺等长,橙黄色,约远端1/5处分为8枝,外腹枝长且粗,内腹枝短,背枝基部成背腹向扁平,比较宽厚。引带呈黄色1。
分类信息
|| ||
形态描述虫体丝状,活时为淡棕色。体表角皮层有30—32纵纹,纹间相距为0.0055—0.0066 mm,无横纹。头端直径为0.016 mm。颈乳突发达距头端0.199—0.342 mm。食道长0.780—0.896 mm,最大宽度0.050—0.066 mm。
雄虫体长8.476—9.628 mm,交合伞前宽0.183—0.199 mm。交合伞发达,由2个大的侧叶和1个小的背叶组成。交合伞的伞膜边缘有横纹,中部有大小不等的泡状花纹。有伞前乳突。腹腹肋与侧腹肋起于同一主干,腹腹肋比侧腹肋细得多,2肋近端分开,远端逐渐变细而靠近,且向腹面弯曲,均伸达伞缘。
前、中、后3肋中以后侧肋最细,中、后2侧肋稍弯向背方,并伸达伞缘。外背肋细长,其末端几达伞缘。背肋长0.232—0.249 mm,在远端1/4处(距近端0.183 mm)分为2支,每支端部稍上方又各向外侧分出1个侧支,内支的末端又分为2个小叉。
附加伞长0.059 mm,宽0.070 mm。交合刺1对,深褐色,等长,形状相似,长0.299—0.315 mm,最大宽度0.050—0.056 mm,约在交合刺中部分成3支,侧腹支比中腹支长,其远端为斜截面,包有透明的薄膜。
中腹支的端部锥状,无透明的薄膜包围。背支从背面观比侧腹支宽并稍短于侧腹支,其端部向背侧卷曲成一深褐色的角皮层增厚;从侧面观其端部向上卷,形如钩状,外包有锥形的薄膜。引带在我们的标本看不清晰,但按Skrjabin 和Orloff 1934年的记载,长0.110—0.145 mm,前部宽0.011—0.020 mm,后部宽度明显的缩小1。
雌虫体长7.553—10.856 mm,阴门附近最大宽度0.183—0.266 mm。阴门横缝状,两唇片隆起于体表,上盖有两层舌状的角质瓣膜,开口于虫体后1/4处,距尾端2.224—2.722 mm。排卵器(包括括约肌)长0.448—0.498 mm。肛门距尾端0.150—0.166 mm。肛门以后尾部逐渐变细。子宫中卵椭圆形,长径0.083—0.099 mm,幅径0.050 mm。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新疆、甘肃1。
国外分布印度,非洲,阿根廷,北美洲,澳大利亚,原苏联,欧洲。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