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西部地区进行珍稀鱼类资源考察时,采到许多鱼类标本,经鉴定有一种为条鳅亚科Nemaeheilinae鱼类的新种。1
形态特征体长形,侧扁。尾柄短而高。头较短,侧扁。吻端稍钝,吻长约等于眼后头长。眼大,位于头中部偏上方。鼻孔两对,前、后鼻孔分开,前鼻孔在短管中,末端斜截;后鼻孔紧邻眼前缘。眼间隔较宽阔,稍隆起。口下位上、下唇较厚;上唇有许多皱褶,中央无缺刻;下唇中央分开较宽,两侧叶在前端各有两道深沟将唇分为两个纵行突起,后段沟褶较浅。上领中央无齿形突。须3对,内侧吻须后伸达后鼻孔垂直线,外侧吻须后伸超过眼前缘,口角须伸达眼后缘垂直线,鳃膜与鳃峡相连。背鳍外缘稍呈弧形,其末端远不达餐鳍起点的垂直线,背鳍前距一为体长的54.5一59.1%。胸鳍较短;末端具许多小缺刻,伸达胸、腹鳍起点间的1/2。腹鳍短小,起点约与背鳍第一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下缘亦具小缺刻,末端不伸达肛门。臀鳍起点距腹鳍起点远大于距尾鳍基。肛门离臀鳍起点稍远。尾鳍凹入,上、下叶末端钝圆。胸、腹及身体前背部无鳞,其余体部密被细鳞。侧线不完全,后端远不达背鳍下方。1
头部具感觉管孔。缥前室分为左右侧室,包于骨质缥囊中,后室为长圆形,末端稍尖,游离于腹腔中,后端接近腹鳍起点。肠管较粗短,略弯曲。腹腔膜白色,其上具许多黑褐色斑点。体色生活时腹部黄白色,身体其余部分草绿色。浸存标本基色为黄白色。头背和体侧上部具许多不规则黑褐色斑点,鳃盖上有一黑褐色斑块。体侧中轴上从鳃孔上角至尾鳍基部有一条较宽的黑褐色纵条纹,其上有16一19个横斑块;其上方有一列20一26个黑褐色短横条纹,下方具15一17个黑褐色斑点。背部有短横斑纹。背鳍前缘近基部有一小黑斑。其余各鳍无斑纹。1
分布范围分布区为山区河流,海拔1500一2300m,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4.1℃。生活于河流干、支流的缓水区,河流季节差异明显,洪水期水深3.0m以上,枯水期0.5一1.0m,河床宽阔,河底为沙石,间有大石块,河槽不稳定,多成沙洲,在沱湾和沙洲岸边生长有金鱼藻、茨藻、苦草和黄丝草等。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