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秀尼鱼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秀尼鱼龙属是鱼龙目萨斯特鱼龙科1的一个属,学名Shonisaurus,是目前已发现最大的鱼龙类。秀尼鱼龙的化石是在1920年首次发现,发现于内华达州的大型沉积物里。30年后,它们的化石被挖掘出来,并且发现该沉积物有37个非常大型鱼龙类化石,它们后来被命名为秀尼鱼龙(Shonisaurus),意思为“来自休尼山脉的蜥蜴”,以该化石发现的地层组命名。

秀尼鱼龙是至今发现的最大的鱼龙目动物,它的体长比得上一辆公共汽车。秀尼鱼龙处在鱼龙目进化历程中很早的阶段,有一些很特别的特征,使其有别于它的亲缘动物。它体型宽大笨重,鳍状肢很长且等尺寸,牙齿只长在口腔的前部。秀尼鱼龙的食物目前还不确定,但就其尺寸而言,它也是一种可怕的掠食者,能够捕捉很多其他海洋动物2。

形态特征秀尼鱼龙生存于晚三叠纪的诺利阶。它们拥有鲸鱼外形的身体,与长而狭窄的口鼻部。牙齿只在长而尖的口鼻部末端出现3。

发现历史第一个发现的种是通俗秀尼鱼龙(S. popularis),在1984年成为内华达州的州化石。通俗秀尼鱼龙的挖掘是在1954年,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Charles Camp博士与Samuel Welles博士的带领下开挖,并由Camps持续挖掘到60年代。Charles Camp在1976年命名它们为通俗秀尼鱼龙。通俗秀尼鱼龙身长15米。

在1990年代,加拿大卑诗省发现了秀尼鱼龙第二个种,西卡秀尼鱼龙(S. sikanniensis),已证实身长达21米长,使得通俗秀尼鱼龙成为较小的种。

西卡秀尼鱼龙的化石发现于加拿大卑诗省东北部的Pardonet组,年代为三叠纪晚期的诺利阶。模式标本大于通俗秀尼鱼龙,大约21米长。不同于通俗秀尼鱼龙,西卡尼秀尼鱼龙具有扇状肩胛骨、相当长的椎体。科学家研究这两个种,发现秀尼鱼龙的体型并没有过去认知的高。少数小型物种的牙齿位于齿槽内,这意味幼年个体可能具有牙齿,而成年个体缺乏牙齿。西卡尼秀尼鱼龙的发现,使秀尼鱼龙的地理分布与生存年代扩张到诺利阶中期的卑诗省。

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的大型鱼龙类喜马拉雅鱼龙(Himalayasaurus),可能跟秀尼鱼龙是同一种动物。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