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食豆齿鳗,Pisodonophis boro (Hamilton, 1822),又称波路豆齿蛇鳗,俗名土龙,为辐鳍鱼纲鳗鲡目蛇鳗科豆齿鳗属的一种鳗鱼。
别称土龙、榄鳝。
简介体上半部为黄褐色,下半部色白,中位鳍略带黑缘。吻短稍尖,口裂超过眼之后缘。上颌比下颌长,上唇缘具一个肉质突起。犁骨有齿,上、下颌齿均为颗粒状或臼齿状,数列排成齿带。背、臀鳍于近尾端处无上扬,背鳍起点在胸鳍之后,无尾鳍,尾端尖锐,裸露凸出1。
生境习性喜欢栖息于淡、海水交汇的河口地带,经常进入河川下游处生活。平时埋藏于浅水域之烂泥底质中,嗜食贝类及甲壳类。
分布杂食豆齿鳗,又称波路豆齿蛇鳗,俗名土龙,为辐鳍鱼纲鳗鲡目的其中一种。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南非、马达加斯加、塞席尔群岛、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中国、台湾、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尼、澳洲、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北冰洋以及朝鲜、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及白俄罗斯。
特征本鱼体延长。肛门在身体中央或之后。齿颗粒状,大小不等,由数列排成齿带。前上颌骨齿,齿颗粒状且呈带状排列,与锄骨齿相互紧接。锄骨齿3~4列。上唇无肉褶。背鳍起点在胸鳍之后。脊椎骨数160。体长为体高之48.7倍;尾长为头与躯干之2.1倍;头长为吻长之5.4倍;吻长为眼径之2.8被上唇腹面有一突起。后鼻孔位于眼前。前鼻孔成管状。口裂超过眼之后缘。背鳍、臀鳍在近尾端处结束,二者非常低。脊椎骨171~173枚。体长可达100厘米。
生态本鱼栖息在沿岸及河口区之泥质海底,常将身体埋于泥沙中,伺机捕食小鱼及甲壳类等,属肉食性。
经济利用无经济价值,但民间将之当作中药之用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