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腰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附生兰,具短粗根状茎;假鳞茎密集,顶端具2枚叶;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与幼时同时出现,甚长,具多花;苞片宿存,革质;花大;唇瓣不裂,中部以上收缩,无褶片,基部有距;距稍长并向前弯,蕊柱长,但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无花粉块柄。该属仅1种(蜂腰兰),产中国云南。1蜂腰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定为濒危种。1
形态特征附生草本。假鳞茎密集地生于粗短的根状茎上,下面生许多纤维根,顶端生2枚叶。叶狭长,具多脉,基部逐渐收狭成明显的柄。花葶生于两叶中央,连同幼嫩假鳞茎和幼叶从老假鳞茎基部附近的根状茎上发出,俯垂;总状花序具多数花;花序轴左右曲折;花苞片二列套叠,在花后逐渐脱落;花中等大;中萼片与花瓣多少靠合;侧萼片斜歪,基部扩大,互相靠合而多少呈囊状;唇瓣近长圆形,中部略皱缩,基部稍扩大并凹陷,有距;距向前上方弯曲,整个包藏于两枚侧萼片基部之内;蕊柱细长,无蕊柱足,上部扩大并有翅;翅围绕蕊柱顶端;花药近直立;花粉团4个,蜡质,基部粘合,无其他附属物;柱头凹陷,较大;蕊喙舌状,位于柱头穴上方。蒴果无棱或翅,顶端具宿存蕊柱1。
分布范围该属仅1种,产中国云南。1
下属物种蜂腰兰BulleyiayunnanensisSchltr.
假鳞茎狭卵形或狭卵状椭圆形,长3.5-7厘米,粗1-2厘米,干后金黄色,有光泽。叶2枚,近等长,线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坚纸质,长16-43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叶柄长5-12厘米。花葶长30-66厘米;总状花序长6-16厘米,具10余朵或更多的花,基部通常有2枚不育苞片;花苞片淡红绿色,宽卵形,革质,对折而套叠,长1.5-2厘米,宽1.2-1.5厘米,具多条细纵脉;花初时包藏于花苞片内,开放后基部仍为残留的花苞片所包,以后花苞片逐渐脱落;花梗和子房长6-7毫米;花白色,唇瓣淡褐色,药帽红褐色;中萼片卵状长圆形,长 1.2-1.4厘米,宽4-5毫米;侧萼片近狭卵状披针形,长1.5-1.8厘米,基部近圆形(宽5-6毫米),互相靠合并多少呈囊状;花瓣近线形,与中萼片近等长,宽2-3毫米,具3脉;唇瓣长1.2-1.4厘米,宽5-6毫米,由于中部皱缩而多少呈提琴形,先端微缺、截形或具小尖头;距向前上方弯曲,长4-6毫米,宽约1毫米;蕊柱长8-10毫米,上部翅宽2-3毫米。蒴果近倒卵状椭圆形,长1.5-2厘米,粗8-10毫米。花期7-8月,果期10月。
产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贡山、维西、福贡、大理、漾濞、泸水、临沧、景东、建水、屏边)。生于林中树干上或山谷旁岩石上,海拔1300-2500米。3
保护概况蜂腰兰为中国特有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中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定为濒危种(EN)。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