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柑橘爆皮虫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昆虫名,为鞘翅目,吉丁虫科。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广东、台湾、湖北、四川、湖南、云南、贵州、陕西、重庆等省(区)市。主要危害为害柑橘类作物。幼虫蛀害主干或大枝,在皮下形成许多虫道,被害处树皮常整片爆裂,使得整株或大枝枯死。

简介柑橘爆皮虫又名柑橘旋皮虫、橘长吉丁虫。寄主仅限于柑橘类。分布于中国各柑橘产区。成虫取食柑橘嫩叶,但其主要为害是幼虫在主干和主枝的皮层内蛀害许多蜿蜒虫道,将韧皮部破坏殆尽,使养分不能正常运输,虫道内塞满虫粪,树皮枯死而成片脱落或环状爆裂,致全株或主枝枯死。老年树及树皮粗糙的橘树受害重,并且还可以诱发流胶病。

1年发生1代,少数2年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越冬(低龄幼虫则位于韧皮部中)。第二年4月下旬成虫开始出洞,5月下旬达到盛期,成虫出洞后5~7天开始交尾,一生交尾2或3次,交尾后1~2天产卵。成虫有假死习性,阴雨天不活动,晴天多在嫩枝、嫩叶上取食。幼虫刚孵化后,在树皮浅处为害,受害处先出现分散芝麻状油滴,继后流褐色透明胶质物。此后幼虫向深层蛀食,出现不规则的蛀道,使树皮与木质部分离,韧皮部枯死,树皮爆裂,为害严重时蛀道环割枝、干,枝枯树死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9毫米,黑色,具有金属光泽。雌虫头部金黄色,雄虫头部翠绿色,复眼黑色,触角锯齿状。前胸背板与头等宽,上密布很细的皱纹;翅鞘上密布细小刻点。

卵扁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橙黄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6~2l毫米,扁平,口器黑褐色,头小,褐色,体表有皱纹,胴部乳白色。前胸特别膨大,背、腹面中央各有1条明显纵纹;中胸最小,胸足退化。腹部9节,各节的后缘比前缘宽,前8节各有气孔l对,末节尾端有l对黑褐色尾叉。

蛹扁圆锥形,初蛹期为乳白色,柔软多褶,后变黄色,最后变蓝黑色,具金属光泽。

生物学特性在浙江一般一年发生l代,以各龄幼虫在树干皮层下(低龄)或木质部(老熟幼虫)内越冬,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盛期,成虫有假死性,5月上旬为第一批成虫羽化盛期,5月中旬成虫开始咬穿木质部和树皮作“D”字形羽化孔出洞,5月下旬为出洞盛期,并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卵开始9呼化,7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后期出洞的成虫分别在7月上旬和8月下旬。

防治方法①在4月中旬以前彻底挖除并处理好被害严重和枯死的橘树。

②在成虫产卵前的5月份进行树干涂白,减少产卵。

③初孵幼虫盛发期刮杀、毒杀幼虫。6~8月注意勤检查,发现树干上有泡沫状物或汁液浸出时,用小刀刮杀皮下幼虫或在被害处间隔1~1.5厘米纵划2~3刀,深达木质部,再涂80%敌敌畏乳油5~10倍液灭杀初孵幼虫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