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巨蜥,学名为Varanus gouldii。砂巨蜥分布于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砂巨蜥行动迅速,栖居在干燥的稀树草原与荒地。砂巨蜥的尾巴很粗。它用后肢站立起来寻找食物时,就用尾巴撑地,保持平衡。雄性砂巨蜥具有很强的领域性。
基本信息分 布:分布于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
亚种:Gould's Goanna(Varanus g. gouldi)
Desert Sand Monitor(Varanus g. flavirufus)
形态特征一般长度为120厘米,最大为140厘米。背部上同时具有亮色斑点及大型黑色斑点并列。鼻孔浑圆,位置较接近吻部,其开口朝向背部。背部呈现暗褐色或黑色,背上布饰有无数乳白或黄色的细小斑点。下唇具有暗灰色斑纹。尾部极为结实,尾端位置具有袋状斑纹且四分之一为黄色,在奔跑时尾巴能完全抬离地面1。
生活习性砂巨蜥行动迅速,栖居在干燥的稀树草原与荒地。雄性砂巨蜥具有很强的领域性。在受威胁时,砂巨蜥通常会以后脚站立、鼓涨颈部并发出嘶嘶声以吓退敌人,如果无效就会甩动尾巴或张口还击。
砂巨蜥适应性强,吃苦耐劳,食性很广,在野外它会猎食甲壳类、小型哺乳类与其他爬行类,也捕食鸟类、两栖类,甚至腐肉、昆虫与爬行类的蛋也照单全收。它的牙齿如剃刀般锋利,可以轻易撕裂猎物。
砂巨蜥很会挖洞,会下挖到地底筑巢,通常将巢筑于岩石、灌木或落木下方,有时也会占据兔子的巢穴省去自己筑巢的麻烦。砂巨蜥属卵生,繁殖期时雌雄会同住于一个洞穴中,并在未来几天内持续交配,雌巨蜥会在白蚁冢中心向下挖掘约50~60厘米深的洞,并在里面产下10~17枚卵,并将洞口填满,蚁冢特殊调节机能可保持良好的温度与溼度有助于卵的孵化。
饲养环境人工饲养环境主要以低湿高温为主,建议饲养温度为25~35℃左右,幼体可供应蟋蟀、大麦虫、乳鼠等等作餵料,成体主要提供白老鼠、猪肉等等,当然钙粉也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品。
产地澳大利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部分地区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