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多裂叶荆芥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多裂叶荆芥为多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产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生于松林林缘、山坡草丛中或湿润的草原上,海拔1300-2000米。苏联,蒙古也有。全株含芳香油,油透明淡黄色,味清香,适于制香皂用。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木质,由其上发出多数萌株。茎高可达40厘米,半木质化,上部四棱形,基部带圆柱形,被白色长柔毛,侧枝通常极短,极似数枚叶片丛生,有时上部的侧枝发育,并有花序。

叶卵形,羽状深裂或分裂,有时浅裂至近全缘,长2.1-3.4厘米,宽1.5-2.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截形至心形,裂片线状披针形至卵形,全缘或具疏齿,坚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被微柔毛,下面白黄色,被白色短硬毛,脉上及边缘被睫毛,有腺点;叶柄通常长约1.5厘米。

花序为由多数轮伞花序组成的顶生穗状花序,长6-12厘米,连续,很少间断;苞片叶状,深裂或全缘,下部的较大,长约10毫米,上部的渐变小,卵形,先端骤尖,变紫色,较花长,长约5毫米,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带紫色,与花等长或略长。花萼紫色,基部带黄色,长约5毫米,径2毫米,具15脉,外被稀疏的短柔毛,内面无毛,齿5,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花冠蓝紫色,干后变淡黄色,长约8毫米,外被交错的柔毛,内面在喉部被极少柔毛,冠筒向喉部渐宽,冠檐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前对较上唇短,后对略超出上唇;花药浅紫色。花柱与前对雄蕊等长,先端近相等的2裂,柱头略粗,带紫色。

小坚果扁长圆形,腹部略具棱,长约1.6毫米,宽0.6毫米,褐色,平滑,基部渐狭。

花期7-9月,果期在9月以后。

生长环境生于松林林缘、山坡草丛中或湿润的草原上,海拔1300-2000米。

分布范围产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苏联,蒙古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苏联。

主要价值全株含芳香油,油透明淡黄色,味清香,适于制香皂用。

栽培要点秋播者次年5月下旬至6朋上镜收获;春番者当年8至9月收获;夏番者当年10月收获 。当果穗上部种子变褐色,顶端的花尚未落尽时,于晴天露水干后,割下全株,摊晒,晒至7至8成干时,放通风处,茎基着地,相互搭架,阴干;如遇阴雨可烘干,温度控制在40℃以下。

近缘种区别荆芥:本草名叫假苏,又叫鼠奠、姜芥。生长在汉中的湖泊沼泽旁及岳州、归德州,如今到处都有分布。茎方形,茎上有凹面。叶像独扫叶,但比较窄、小,淡黄绿色。结小穗,上面着生细小的黑色种子,锐圆。荆芥大多为野生,因为它的香气像苏子,所以称为假苏。易混淆唇形科裂叶荆芥属裂叶荆芥或其近缘种多裂叶荆芥。野外调查时发现河南太行山地区的农民没有将它们严格区分,都作荆芥用1。

有丝分裂过程采用常规压片制片法进行多裂叶荆芥有丝分裂过程观察,并对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裂叶荆芥在有丝分裂间期→前期核膜先消失,继而核仁消失;在后期→末期核膜的形成早于核仁。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2=12sm(2SAT),其中第2对染色体短臂具随体。多裂叶荆芥所有染色体均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类型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2。

离体再生体系多裂叶荆芥离体再生的最佳外植体为带有叶腋的茎段,诱导不定芽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0.2mg/L NAA+1.0mg/L TDZ,每个外植体产生不定芽数平均为18个;不定芽增殖培养每4周为1个周期,理论年繁殖系数可达1×1812;当不定芽生长至3-4cm时移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0.2mg/L NAA,移栽成活率为53.85%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