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花盆距兰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花盆距兰(学名:Gastrochilus bellinus (Rchb. f.) Kuntze):茎粗壮,长2-5厘米,节间长约1厘米。叶大,带状或长圆形。伞形花序侧生,通常2-3个,具4-6朵花;花大;萼片和花瓣淡黄色带棕紫色斑点,椭圆形,近相似,长12-17毫米,宽6-7毫米,先端圆钝;花瓣比萼片稍小;前唇白色带少数紫色斑点,近肾状三角形,通常多少下弯,长7-10毫米,宽1.5-2厘米,边缘啮蚀状或流苏状,上面除中央的黄色垫状物外密布白色乳突状毛。花期4月。

生于海拔1600-1900米的山地密林中树干上。分布于中国云南、泰国和缅甸。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形态特征大花盆距兰茎粗壮,长2-5厘米,节间长约1厘米。叶大,带状或长圆形,长11.5-23.5厘米,宽1.5-2.3厘米,先端不等侧2裂,裂片先端稍尖。

伞形花序侧生,通常2-3个,具4-6朵花;花序柄粗壮,长约2厘米,粗3毫米,基部具2枚短的杯状鞘;花梗和子房淡黄色带紫晕,花大;萼片和花瓣淡黄色带棕紫色斑点,椭圆形,近相似,长12-17毫米,宽6-7毫米,先端圆钝。

花瓣比萼片稍小;前唇白色带少数紫色斑点,近肾状三角形,通常多少下弯,长7-10毫米,宽1.5-2厘米,边缘啮蚀状或流苏状,上面除中央的黄色垫状物外密布白色乳突状毛,尤其在垫状物的基部两侧;垫状物基部具穴窝;后唇白色带少数紫色斑点,近圆锥形或半球形,长约等于宽,9毫米,末端圆形,黄色,上端的口缘截形、紫色,与前唇的垫状物几在同一水平面上,口缘前端具1个缺口,缺口的两侧边缘斜立。花期4月。

栽培养护本属没有假鳞茎,大多喜温暖及湿润的环境,我国原生种类生长适温约16℃-28℃,产于热带的生长适温稍高。需用附生基质盆栽,也可绑扎于蛇木板、树干或岩壁上养护。夏、秋阳光强烈的季节需遮荫30%-50%。干热时需定期喷雾,保持空气有较高的湿度,半个月施1次2000倍稀薄液肥,生长期以平衡肥为主,花芽分化时改施磷、钾肥。分株法繁殖1。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600-1900米的山地密林中树干上。

分布范围产中国云南南部(勐腊、勐海、景洪、思茅)。泰国、缅甸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植物文化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 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