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属(Si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中的另一大类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目前有69个种和亚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的鼻咽部、胃肠道等处,大多为正常菌群。致病性链球菌可引起人类多种化脓性炎症及超敏反应性疾病。链球菌属中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1
分类1.链球菌根据溶血现象分类根据链球菌在血平板上溶血现象分为三类。①甲型(仅)溶血性链球菌(a - 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细菌又称草绿色链球菌。此类链球菌多为机会致病菌。②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β- hemolytic streptcwoccus):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无色透明的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又称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③丙型(γ)链球菌(γ -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常存在于乳类和粪便中,偶尔引起感染。
2.链球菌根据抗原构造分类 根据C抗原的不同,运用血清学方法可分成A、B、C、D……20个菌群。对人类致病的菌株90%是A群。1
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革兰染色阳性,菌体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 0μm,呈链状排列。临床标本及固体培养基中以短链或成对多见,液体培养基中呈长链。无芽胞,无鞭毛,但有菌毛样结构,多数菌株在培养早期可形成荚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消失。衰老、死亡或被吞噬细胞吞噬后革兰染色可呈阴性。1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在含血液、血清、葡萄糖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4~7.6。在血清肉汤中易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沉淀。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表面光滑、凸起、边缘整齐、直径0.5~0. 75 mm的小菌落。不同菌株有不同的溶血现象。
链球菌不产生触酶,可与葡萄球菌相区别。链球菌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这两个特性常被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1
抗原构造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复杂,主要有3种:①核蛋白抗原(又称P抗原):无种特异性,各种链球菌均相同,可与葡萄球菌有交叉反应。②多糖抗原(又称C抗原):是细胞壁的多糖成分,有群特异性,是链球菌分群的依据。③蛋白质抗原(又称表面抗原):细胞壁外的菌毛样结构含M蛋白,位于C抗原外层,具有型特异性。M蛋白是化脓性链球菌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具有抗吞噬作用并与致病性有关。1
抵抗力链球菌抵抗力不强,60℃ 30分钟即被杀死,在干燥尘埃中可生存数月,对一般消毒剂敏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杆菌肽及磺胺类药物等敏感。1
致病性A群链球菌A群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球菌,是人类链球菌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之一。
1.致病物质 A群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力,除胞壁成分外,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和胞外酶。
(1)M蛋白 是A群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含M蛋白链球菌具有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的能力。此外,M蛋白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引起交叉反应,损害人类心血管等组织。在某些条件下,M蛋白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超敏反应。
(2)链球菌溶血素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有两种类型:①链球菌溶血素O(Streptolysin O,SLO):是一种含- SH基的蛋白质,对氧敏感,遇氧时- SH被氧化成- ss -基,失去溶血活性,若加入还原剂即可恢复溶血作用。SLO免疫原性强,链球菌感染后2-3周至病愈后数月到一年内,85%~90%的患者血液中可出现抗SLO的抗体,风湿热尤其是活动期患者该抗体显著升高,其效价在1:400以上,可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②链球菌溶血素S( streptolysin S,SLS):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的B溶血环即SLS所致。SLS是小分子糖肽,无免疫原性,对氧不敏感。SLS对白细胞和多种组织细胞有破坏作用。
(3)致热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 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致热外毒素抗原性强,具有超抗原作用,对兔有致热性和致死性。
(4)侵袭性酶类 A群链球菌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均是扩散因子,主要有三种。①透明质酸酶(hyaluromidase):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在组织中扩散。②链激酶:( strepto - kinase,SK):又称链球菌纤维蛋白溶酶,与葡激酶相似,能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纤维蛋白酶,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③链道酶( streptodomase,SD):又称链球菌DNA酶。主要由A、C、G群链球菌产生。能分解脓液中高度黏稠的DNA,使脓液稀薄,促进细菌扩散。
2.所致疾病 链球菌可引起人类多种疾患。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约占人类链球菌感染 的90%。感染来源是患者和带菌者。感染方式途径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皮肤伤口感染。
(1)化脓性炎症主要有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痈、脓疱疮等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还可引起扁桃体炎、咽炎、咽峡炎、鼻窦炎、产褥感染、中耳炎、乳突炎等及其他系统的感染。
(2)超敏反应性疾病 主要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等。
(3)中毒性疾病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猩红热等。
3.免疫性 A群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多种抗体,同型链球菌可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链球菌型别较多,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所以机体可反复感染。患猩红热后可产生同型的致热外毒素抗体,能建立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1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属链球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经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多数不致病,少数引起大叶性肺炎等疾病。
1.抗原结构与分型 ①荚膜多糖抗原:存在于肺炎链球菌荚膜中。根据抗原不同,肺炎链球菌可分为90多个血清型,其中有20多个血清型可引起疾病。②C多糖抗原:存在于肺炎链球菌细胞壁中,在钙离子存在时,可与血清中一种C反应蛋白(Creartion protein,CRP)结合,故常用肺炎链球菌C多糖来测定C反应蛋白,辅助诊断活动性风湿热及急性炎症性疾病。
2.致病物质 本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荚膜有抗吞噬作用,失去荚膜,细菌就失去致病力。此外,肺炎链球菌溶血素O、脂磷壁酸、神经氨酸酶是肺炎链球菌较重要的致病物质。
3.所致疾病 该菌寄生在正常人的口腔及鼻咽腔,一般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致病。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其次是支气管炎肺炎后可继发脓胸、胸膜炎,也可引起乳突炎、中耳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1
实验室检查病原检查1.标本采集 根据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标本。如化脓性感染的脓汁、咽喉及鼻腔等病灶的棉拭、败血症取血液、免疫学检查取血液等。
2.病原检查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发现有典型的革兰阳性球菌链状排列可做出初步诊断。
3.分离培养与鉴定 脓汁或棉拭直接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血液标本应先在肉汤中增菌后再做分离培养。细菌鉴定主要根据菌落形态、溶血现象、染色镜检、生化反应等进行。1
血清学实验常用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辅助诊断。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比正常人显著增高,大多在250U左右,活动性风湿热一般会超过400U。1
防治原则链球菌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积极治疗带菌者和患者,以减少传染源。严格空气、器械等消毒和无菌操作及健康教育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急性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患者,特别是儿童,应彻底治疗,可有效防止超敏反应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的发生。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用于儿童、老人和慢性肺炎链球菌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患者,有较好效果。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的感染,青霉素G为首选治疗药物。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江松敏 - 副教授 -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