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1、前进式与后退式:
开采水平内采区的开采顺序有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 从满足矿井初期开拓工程量和基建投资少、 工期短、 投产快的要求出发, 采用前进式有利; 从便于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的维护, 采后密闭、 减少漏风, 回收大巷煤柱考虑,采用后退式有利。 由于矿井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不同, 这两类因素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重要程度不同, 在具体的矿井条件下, 应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加以确定。
对于上山采区, 尤其是第一水平的上山采区, 采用前进式开采可以减少初期工程量和基建投资, 工期短、 投产快, 由于大巷一般布置在底板岩石中, 大巷维护、矿井通风、 采区防火密闭等都没有什么困难, 因此一般均采用前进式。
2、下行开采与上行开采:
上、 下水平和上、 下煤层之间的开采顺序, 从防止采动影响的角度出发,一般均应采用自上而下的下行式开采。 同一开采水平内的上、 下煤层或煤组分别布置采区时, 一般应先采上层或煤组的采区。 只有当上、 下煤层或煤组相距远, 经论证或核查无采动影响关系, 又有先采下部煤层或煤组的需要时(如井筒靠近下煤组, 要求及早投产; 下部煤层或煤组的煤质不同, 配产需要等),也可以先采下部煤层或煤组。1
开采顺序比较采用上行式开采有以下优点:由于一次开拓到经济上最优和技术上可能的最大深度,在已开拓的最深水平进行回采,同时,在其上的1~2 个水平进行开拓和采准,那么,上部阶段产生的废石,可以通过废石溜井排放到下阶段已回采结束的采空区中,进行块石充填或块石尾砂胶结充填,形成强度较大的充填体,实现废石不出坑。由于从很大深度上开始回采,回采后的采空区又及时用强度较大的充填料进行充填,完全可以避免岩体发生大规模的移动和整体破坏,地表的破坏和塌陷可能性极小,某些井巷工程可以靠近矿体布置,从而显著地节省基建工程量和采准工程量;同时,由于应力场的重新分布,对减缓硬岩深部开采诱发的岩爆灾害有积极作用。2
要求合理的采掘顺序应满足如下要求:
1、符合煤层之间采动影响的制约关系,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
2、保持开采水平、 采区、 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续,使矿井持续稳产高产;
3、充分发挥设备能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巷道维护长度, 实现合理集中生产;
4、节省井巷工程, 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5、便于灾害预防, 利于巷道维护, 保证生产安全可靠。1
开采顺序分析( 1 )由应力场变化可以看出,无论是采取上 行式还是下行式阶段开采顺序,矿床开挖后,在采空区和充填区都产生了应力降低区,上下盘均有 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而采用上行式开采顺序,开采前期顶部水平所受扰动甚微,只是在开采后期, 才发生较大的应力波动,这对安全生产和地表构筑物的稳定性影响是有益的。·
( 2 )下行式开采引起地表的沉降范围及各阶段顶板和边帮的位移均大于上行式开采,说明在开采期内,采用下行式开采对地表的变形和破坏影响较大。
( 3 )在开采深部硬岩金属矿床时,采用上行式阶段开采顺序,可以改善采场的受力状态,有利于减轻或避免深部开采诱发的岩爆灾害。
( 4 )采用上行式阶段开采顺序,有利于实现废石不出坑,降低深部开采的矿石成本,取消地表废石场,对实现矿床的无废开采具有重要意义。2
考虑因素一、主要考虑首采煤层自身的开采条件和对相邻煤层开采条件的影响。
二、由于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现有的采煤或灾害治理技术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诸多难题或成本投入过高等,不能优先开采。
三、层间距是影响煤层群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 开采不得破坏邻近煤层的开采条件,否则不能优先开采。
四、煤层群开采时,应优先开采无突出危险的煤层;对于各煤层均有突出危险性的情况,应优先取突出危险程度低的煤层开采。
五、在确定首采层时,应综合分析其对邻近层的卸压保护效果,优先选择对邻近煤层卸压保护效果好、保护范围煤层多的煤层作为首采层。
1)保护垂距及保护层数分析:首采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保护垂距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对暂无实测资料的可参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确定。首采层为下保护层时,上部被保护层不被破坏的最小层间距应参照冒落带高度及比值判别法确定。
2)理论保护效果分析。保护效果分析主要指受采动影响,被保护层应力发生变化、煤层膨胀变形,并通过采动裂隙释放瓦斯,降低或消除突出危险性。根据邻近层受采动影响的瓦斯排放率与层间距的关系,从理论上确定各煤层瓦斯排放率,评价被保护煤层瓦斯自然排放率。
六、对于首采煤层,工作面瓦斯治理及邻近层抽采卸压瓦斯难易程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即首先通过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初步预测,对比通风及现有瓦斯抽采技术能否解决瓦斯问题;第二是对邻近煤层卸压抽采进行预先评价,能否满足卸压抽采条件,实现抽采达标和消突。
七、对于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通过煤炭产量及煤价对比、 前期投入和长期投入对比、近期经济效益和长期经济效益影响对比进行评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