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概述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就是CPU地址总线传来的地址,由硬件电路控制其具体含义。物理地址中很大一部分是留给内存条中的内存的,但也常被映射到其他存储器上(如显存、BIOS等)。在程序指令中的虚拟地址经过段映射和页面映射后,就生成了物理地址,这个物理地址被放到CPU的地址线上。
物理地址空间,一部分给物理RAM(内存)用,一部分给总线用,这是由硬件设计来决定的,因此在32 bits地址线的x86处理器中,物理地址空间是2的32次方,即4GB,但物理RAM一般不能上到4GB,因为还有一部分要给总线用(总线上还挂着别的许多设备)。在PC机中,一般是把低端物理地址给RAM用,高端物理地址给总线用。
总线地址总线地址就是总线的地址线在地址周期上产生的信号。外设使用的是总线地址,CPU使用的是物理地址。
物理地址与总线地址之间的关系由系统的设计决定的。在x86平台上,物理地址就是总线地址,这是因为它们共享相同的地址空间——这句话有点难理解,详见下面的“独立编址”。在其他平台上,可能需要转换/映射。比如:CPU需要访问物理地址是0xfa000的单元,那么在x86平台上,会产生一个PCI总线上对0xfa000地址的访问。因为物理地址和总线地址相同,所以凭眼睛看是不能确定这个地址是用在哪儿的,它或者在内存中,或者是某个卡上的存储单元,甚至可能这个地址上没有对应的存储器。
虚拟地址现代操作系统普遍采用虚拟内存管理(Virtual Memory Management)机制,这需要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的支持。MMU通常是CPU的一部分,如果处理器没有MMU,或者有MMU但没有启用,CPU执行单元发出的内存地址将直接传到芯片引脚上,被内存芯片(物理内存)接收,这称为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如果处理器启用了MMU,CPU执行单元发出的内存地址将被MMU截获,从CPU到MMU的地址称为虚拟地址(Virtual Address),而MMU将这个地址翻译成另一个地址发到CPU芯片的外部地址引脚上,也就是将虚拟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Linux中,进程的4GB(虚拟)内存分为用户空间、内核空间。用户空间分布为0~3GB(即PAGE_OFFSET,在0X86中它等于 0xC0000000),剩下的1G为内核空间。程序员只能使用虚拟地址。系统中每个进程有各自的私有用户空间(0~3G),这个空间对系统中的其他进程是不可见的。
CPU发出取指令请求时的地址是当前上下文的虚拟地址,MMU再从页表中找到这个虚拟地址的物理地址,完成取指。同样读取数据的也是虚拟地址,比如mov ax, var. 编译时var就是一个虚拟地址,也是通过MMU从也表中来找到物理地址,再产生总线时序,完成取数据的任务。1
编址方式外设都是通过读写设备上的寄存器来进行的,外设寄存器也称为“I/O端口”,而I/O端口有两种编址方式: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制。
独立编址(专用的I/O端口编址)定义:
I/O端口编址和存储器的编址相互独立,在两个独立的地址空间中,即I/O端口地址空间和存储器地址空间分开设置,互不影响。采用这种编址方式,对I/O端口的操作使用输入/输出指令(I/O指令)。
优点:
[1]I/O端口的地址码较短,译码电路简单,I/O端口的地址空间一般较小,所用地址线也就较少;
[2]存储器同I/O端口的操作指令不同,程序比较清晰;
[3]存储器和I/O端口的控制结构相互独立,可以分别设计;
[4]不占用内存空间。
缺点:
需要有专用的I/O指令,程序设计的灵活性较差,访问端口的方法不如访问存储器的方法多。
统一编址(存储器映像编址)定义:
在这种编址方式中,I/O端口和内存单元统一编址,即把I/O端口当作内存单元对待,从整个内存空间中划出一个子空间给I/O端口,每一个I/O端口分配一个地址码,用访问存储器的指令对I/O端口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存储器和I/O端口共用统一的地址空间,当一个地址空间分配给I/O端口以后,存储器就不能再占有这一部分的地址空间。
优点:
[1]不需要专用的I/O指令,任何对存储器数据进行操作的指令都可用于I/O端口的数据操作,程序设计比较灵活对I/O端口的数据处理能力强;
[2]由于I/O端口的地址空间是内存空间的一部分,这样,I/O端口的地址空间可大可小,从而使外设的数量几乎不受限制;
[3]cpu无需产生区别访问内存操作和I/O操作的控制信号,从而可减少引脚。
缺点:
[1]I/O端口占用了内存空间的一部分,影响了系统的内存容量;
[2]访问I/O端口也要同访问内存一样,由于内存地址较长,导致执行时间增加;
[3]程序中I/O操作不清晰,难以区分程序中的I/O操作和存储器操作;
[4]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较复杂(因为内存的地址位数较多)。2
应用对于某一既定的系统,它要么是独立编址、要么是统一编址,具体采用哪一种则取决于CPU的体系结构。比如,PowerPC、m68k等采用统一编址,而X86等则采用独立编址,存在I/O空间的概念。目前,大多数嵌入式微控制器如ARM、PowerPC等并不提供I/O空间,仅有内存空间,可直接用地址、指针访问。但对于Linux内核而言,它可能用于不同的CPU,所以它必须都要考虑这两种方式,于是它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将基于I/O映射方式的或内存映射方式的I/O端口通称为“I/O区域”(I/O region),不论你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先申请IO区域:request_resource(),结束时释放它:release_re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