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十万大山苏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十万大山苏铁(Cycas Shiwandashanica)分布于中国广西,是张宏达教授、钟业聪高级工程师发现并发布的苏铁属新种1。茎干为圆柱形,叶痕宿存;鳞叶呈三角状披针形。雄球花为窄长圆柱形,被绒毛。以小孢子叶球及大孢子叶球均较短小为特征2。

十万大山苏铁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因非法采挖和非法贸易等原因濒临灭绝。3

(概述图来源:3)

形态特征十万大山苏铁茎干圆柱形,高不足1m,直径约10cm,无茎顶绒毛,叶痕宿存;鳞叶三角状披针形,长3~9cm,宽1~2cm,羽片长1.4~2m,宽32~40cm,叶柄长15~105cm,具18~45对短刺,刺长0.4~0.8cm,较为直伸,间距0.4~0.6cm,羽片45~73对,长17~50.5cm,宽1~2cm,条形,深绿色,发亮,中脉两面隆起,边缘平,有时稍反卷或波状,革质,两面均无毛。雄球花窄长圆柱形,长18~25cm,径4~5cm,有长5~6cm的短梗,被黄褐色绒毛,小孢子叶窄楔形,长1.5~2cm,顶端钝或有短尖头,上部宽1cm,背面有黄褐色绒毛;大孢子叶长8~10cm,有黄褐色绒毛,顶片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5cm,宽3~6cm,边缘篦齿状深裂,每侧有裂片4~9条,裂片长1~4cm,宽0.15cm,先端尖,顶裂片钻形,比侧裂片稍大或明显宽大,椭圆形,长2~3cm,宽0.4~0.9cm,胚珠2~6枚,扁球形,直径0.4~0.5cm,无毛;种子倒卵形,长3~3.5cm,直径2.5~3cm。花期4~5月,种子10~11月成熟。

十万大山苏铁与谭清苏铁、叉孢苏铁外形相近,但十万大山苏铁羽叶较多,叶柄上刺长而直,大孢子叶顶片较小,3~5cm,侧裂片4~9对,中种皮具疣状凸纹;谭清苏铁羽叶较少,一般不超过10片,中种皮较光滑;而叉孢苏铁大孢子叶顶片长9~10.5cm,侧裂片8~19对,中种皮具浅凹脑纹。

分布区域十万大山苏铁1994年在防城区上岳村发现并命名3,2014年在防城大垌水库发现1株, 2016年在那良镇北仑村发现一个种群有34株。2018年8月24-26日,十万大山保护区在南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十万大山苏铁新群落。新群落有野生十万大山苏铁100余株4。

2019年1月12—14日,防城港市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与中央民族大学专家组在保护区内发现2个十万大山苏铁新的野生种群。新发现的两个种群分布于十万大山南麓。南麓与北麓的种群距离45公里,有天然的种群隔离屏障,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其遗传多样性推测有较大差异。其中南麓种群一有21个个体,种群二有88个个体,两个种群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该发现将原有的一个孤立种群扩大到三个隔离种群,扩大了种群基因来源,增加了遗传多样性,对未来的遗传多样性测定、三种群间基因交流有重要意义3。

物种价值苏铁类植物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最早出现在距今两亿八千万年前的地球古生代的二迭纪,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对植物的地理区系和古气候的古地理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