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花象牙参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花象牙参(拉丁学名:Roscoea humeana)是属于姜科象牙参属的直立草本植物。粗壮草本,株高达20厘米;根纺锤形,簇生。叶于花后发出,4-6片,紧密地覆瓦状排列,将茎全部包藏。喜凉爽湿润和阳光较充足的环境。分布于云南、四川海拔3000~3700米的松林与针阔混交林下,或林缘草地上。可作为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粗壮草本,株高达20厘米;根纺锤形,簇生。叶于花后发出,4-6片,紧密地覆瓦状排列,将茎全部包藏,阔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3-6厘米,两面均无毛,无柄。

穗状花序有花4-8朵;苞片披针形,花青紫色,白色,紫红,粉红,黄色;花萼狭管状,长达10厘米,顶端偏斜,薄膜质;花冠管略较萼长,后方的1枚花冠裂片宽卵形,长3-4厘米,宽2.5-3厘米,基部收窄,直立,内凹,顶端浑圆,具小尖头;侧裂片倒披针形,长3-3.5厘米,宽1.5厘米;侧生退化雄蕊倒披针形,长1.5-1.7厘米,白色染紫;唇瓣不整齐四方形,长2-2.5厘米,宽约3厘米,边缘皱波状,2裂至近基部处,基部,具坚硬的瓣柄;花丝长约5毫米,花药长约1.2厘米,距长5毫米,黄绿色;花柱长达10厘米,柱头陀螺形,被长柔毛;子房圆柱形,长约1厘米。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宽5毫米。花期:5-6月。

生长环境耐寒,生于海拔3200米的松林下、草地上。

分布范围分布于云南、四川1。

主要价值本种植株花大,色彩多样,可作为观赏植物。

栽培要点栽培条件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温度和水分是关键。但象牙参类植物原产地大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因此冷凉环境也是栽培的关键(国外选育的栽培品种和杂交品种经多年驯化,已基本能适应低海拔环境)。

在气温较高的生长季,保证通风凉爽的小环境,绝对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和见花。盆土应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使用市售的兰花土、君子兰土也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生长季追施全效复合肥水溶液(宜稀,绝不能过浓)或在远离根茎处放置数粒缓释性全效复合肥。秋冬季落叶后,可以连盆沙藏或将块根取出沙藏,早春化冻后小心地将储藏的块根取出栽植。连盆的要保证沙或盆土为湿润到半湿润状态,一旦盆土干燥就相当于宣告象牙参已结束生命了。最好能够保证块根的顶芽与土面相距约8-10厘米,这样能保证其安全越冬,且不会影响开春新芽的萌发和开花。

象牙参极少结实,因此分株是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它们生长旺盛,栽植数年后地下根茎生长过剩,不仅阻碍新生植株和根系的发展,死亡根系也为细菌和真菌提供了繁殖生长的安乐窝,所以2-3年应翻盆或分株1次,结合春季种植进行。

无菌材料的获得取野生生长健壮的植株,去除根后,加少量洗衣粉在流水下冲洗30min,无菌条件下剥除叶片,取潜伏芽,用75%乙醇溶液消毒30s,再用0.1%的升汞处理8min。杀菌效果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无明显差异。消毒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水冲洗3~4遍,待用2。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的分化将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上,2~3天后,芽开始变绿,10天后开始出现愈伤组织,呈黄绿色。5种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别不大,约为37%。培养45天后,愈伤组织上开始出现粉红色的丛生芽。

增殖培养将上述丛生芽分割后,转接于培养基中,2周后,芽丛开始增殖,其增殖系数可达5.1倍。每30天可继代培养1次。

病虫害极少,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有哪种病虫害是专门侵染姜科植物的,这也成为姜科植物越来越流行的原因之一。偶尔发生的病虫害,只要及时清除病害枝叶,加强日常管理,尤其注意不要土壤积水,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您的象牙参就会每年如期绽放,最后,还是要告诫各位喜欢象牙参的爱花人,尽管滇川藏一带象牙参分布甚广,不过还是让野生花卉在属于它们的大自然中尽情绽放才好。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园已经开始了姜科观赏植物的引种和保护研究,以它们为龙头的姜科观赏植物产业即将腾飞,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优秀栽培品种,以及经过专家驯化之后的园艺品种来栽培,既不影响自然资源,又能得到美的熏陶。

物种区别本种唇瓣较花冠的侧裂片为短,极易与其它种类区别。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