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闪鳞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闪鳞蛇(Xeno peltis hainanen-sis)亦称“海南闪鳞蛇”。外形及色斑与海南闪鳞蛇很相似,头和眼较小,鳞片富于光泽,在阳光照射下,可以闪耀出电蓝,宝石绿、血红、紫红及铜色光泽,闪鳞蛇的名称源于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简介闪鳞蛇(Xeno peltis hainanen-sis)亦称“海南闪鳞蛇”。爬行纲,闪鳞蛇科。一种无毒蛇。头小而扁,与颈无明显区分;躯干圆柱形,尾短而末端坚硬呈锥状。顶鳞前后两对,其间有一顶间鳞。头及通体背面蓝褐色,在阳光照射下闪耀出各色光泽;腹面灰白色,颌部及尾腹面蓝灰色。生活于丘陵及低山区,晚上活动。仅分布于我国海南岛、广西淅江。另种闪鳞蛇(X.unicolor),形态及体色与前种极相似,惟眶后鳞、上唇鳞、腹鳞与尾下鳞的数目有显著差别。分布于我国广东、云南,也产于东南亚1。

外形特征闪鳞蛇全长1米左右,尾短,尾长仅为体全长的1/12左右。腹鳞较窄。最下一行背鳞灰白色;腹面灰白色,尾后段尾下鳞蓝褐色。头背蓝褐色,头腹浅蓝灰色或浅褐色。头较小而略扁,吻端圆纯,其宽度不到相邻背鳞的3倍,这是闪鳞蛇的原始特征。性驯善,不主动咬人,如受激惹可迅速颤动其尾部。栖息于林下、花园或田野泥土松软地方,穴居土内或隐身枯枝落叶、朽木、石块之下。

生活环境栖息于海拔400-1000m的地区,营穴居生活,树林下田野泥土松软的地方枯枝落叶,朽木,石块下是它居住之所。缅甸、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华南地区(广东及云南)、泰国、寮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西部、槟榔屿、新加坡、砂拉越及印尼、菲律宾国内的多个地区。

生活习性捕食与食物:夜间外出活动觅食,以蛇、蛙、蜥蜴、小型啮齿类、鸟及鸟卵为食。性驯善,不主动咬人,如受激惹可迅速颤动其尾部。卵生,产卵6-17枚。

识别特征头和眼较小,鳞片富于光泽,在阳光照射下,可以闪耀出电蓝,宝石绿、血红、紫红及铜色光泽,闪鳞蛇的名称源于此。尾短,尾长仅为体全长的1/12左右。腹鳞较窄。其宽度不到相邻背鳞的3倍,这是闪鳞蛇的原始特征。

物种信息全长雄性865mm,雌性610mm。尾长约占全长的0.075。背面蓝褐色,有金属光泽,两侧最下3行背鳞间有1~2条断续白纵纹,躯干圆柱形,尾短,仅占全长的1/13或1/14。头背有前后2对顶鳞,其间夹有1枚顶间鳞;无颊鳞;眶前鳞与眶后鳞各1;颞鳞1+2;上唇鳞7,3-2-2式;下唇鳞6-7,前3枚切前颔片。上颔齿每侧22-24枚。背鳞平滑,通身15行;腹鳞152-164;肛鳞二分;尾下鳞16-19对。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2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3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注意事项闪鳞蛇并不是常见的宠物,属于比较珍贵的品种。饲育者必须为闪鳞蛇提供充份的温度及松软的泥土,方便它们活於地洞中,另外闪鳞蛇亦只能独立饲养,而不宜与其它动物一起共同饲育。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