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玫瑰树是夹竹桃科,玫瑰树属的植物。分布在澳大利亚、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乔木,有丰富乳汁,无毛。叶3-4枚轮生,稀对生,薄纸质,倒卵状长圆形至宽椭圆形,长8-15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渐狭成楔形;侧脉几平行,极密;叶柄长1.5-2厘米。夏季果熟时节,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树间,极为美丽,现南方有少量栽培。可用于林缘、路边或庭院等地栽培观赏,也常与其他花灌木配植1。
简介常绿灌木,株高3米左右。叶近革质,光滑,绿色,通常为4叶轮生,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核果,似桃,成熟时呈玫瑰红色1。
形态特征伞房状聚伞花序生于最高的叶腋内;无花梗;花萼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中间增厚,长约2毫米;花冠筒细长,长约1厘米,裂片线形,长6毫米;花药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盘不显著。核果鲜时红色,渐尖,长2-4厘米,直径约1厘米;种子近圆形,有狭的边缘。花期9月。
分布范围我国台湾古城和广东沿海岛屿有栽培。原产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及其南部岛屿。
应用夏季果熟时节,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树间,极为美丽,现南方有少量栽培。可用于林缘、路边或庭院等地栽培观赏,也常与其他花灌木配植1。
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古城玫瑰树)一般而言,无论在细胞培养还是整体植物中,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是负相关的。有利于细胞生长的条件往往抑制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一些研究将细胞生长和代谢物合成在同一培养基中完成,称为一步培养法。对于一步培养法来说,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发生在细胞生长的静止期后,生长的抑制伴随着细胞分化和诱导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关的酶。
有研究表明,利用细胞培养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策略最好是采用“两步培养法”,第一步在细胞增殖培养基(生长培养基)上获得细胞生物产量。第二步把生活细胞转移到产物合成培养基(生产培养基)上生产次生代谢物,细胞在生产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低,几乎不进行细胞分裂,以合成次生代谢物为主。次生代谢物的生产量与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有密切关系。与生长培养基相比,生产培养基最大的变化是:降低或去除2,4-D或其他植物激素。降低磷营养水平。增加蔗糖含量或碳氮比率(C/N)。同一细胞生产不同代谢产物的最适培养基很可能是不同的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