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叶风毛菊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科、风毛菊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四川、云南(中甸、德钦)。生于山坡灌丛草地、云杉林下,海拔3875-4500米。总苞宽钟状,直径2-3厘米;总苞片4层,外层披针形,长4.5毫米,宽2.8毫米,顶端急尖,中层长椭圆形,长9毫米,宽4毫米,顶端钝,内层线状披针形,长1.8厘米,宽2.1毫米,顶端渐尖,全部总苞片黑色,边缘有白色棉毛。小花红色,长1.2厘米,细管部长9毫米,檐部长3毫米。
简介多年生草本,高24-67厘米。花果期8月。
产于工布江达。
分布于四川、云南、青海。生于海拔3875~4500m的山坡灌丛、草地、云杉林下2。
形态特征茎直立,单生,自中部长分枝或不分枝,稍有柔毛或无毛,由于叶下延而有翼,翼波状浅裂,茎基被撕裂的残鞘。
叶宽披针形,长8-12厘米,宽1-1.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沿茎下延成茎翼,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淡绿色,无毛。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在茎顶成密集伞房花序状排列,为上部茎叶所承托。
总苞宽钟状,直径2-3厘米;总苞片4层,外层披针形,长4.5毫米,宽2.8毫米,顶端急尖,中层长椭圆形,长9毫米,宽4毫米,顶端钝,内层线状披针形,长1.8厘米,宽2.1毫米,顶端渐尖,全部总苞片黑色,边缘有白色棉毛。小花红色,长1.2厘米,细管部长9毫米,檐部长3毫米。
瘦果4棱形,长3毫米,顶端有齿状小冠。
冠毛2层,外层短,糙毛状,长1毫米,内层长,羽毛状,长1.4厘米。
花果期8月。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旱中生盐生草甸种多生于盐渍化低地、盐化草甸、沟谷和撂荒地。根颈部粗大,有残存的枯枝和叶柄。主根明显、细长,可达105cm深的土层中,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测定,根与茎之比为7:1,在低湿地方者之比近相等。通常在越干旱的地方,地上部越低矮,而地下部分越深长,侧根细长,数量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观察,多在4月中、下旬开始返青,而在蒙古高原可推迟到5月上、中旬才开始返青,返青后到8月为营养期,8~9月为开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果熟期,10月中旬以后则进人枯黄期,一般生长期在190d左右3。
生长环境锯叶风毛菊生长于海拔3875-4500米的山坡灌丛草地、云杉林下。
分布范围锯叶风毛菊分布于四川、云南(中甸、德钦)。
模式采自云南中甸。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敦华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