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将于7月25-26日登陆杭州未来科技城。除了令人瞩目的大会主旨论坛,同期举行的20场专题论坛嘉宾层次高、主题范围广,聚焦模式识别、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人工智能多个热门领域,内容精彩纷呈,观点将极具创见和现实针对性。
自然语言处理被誉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它大体包括自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两个部分,目前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领域。7月26日晚,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杰青刘洋;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张岳担任论坛主席的自然语言理解专题论坛将拉开帷幕。自然语言理解目前有哪些发展趋势和创新成果?如何才能更好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敬请锁定本场论坛,且听专家娓娓道来。
论坛主席
刘洋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教授
国家杰青
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ACL2017杰出论文奖和ACL2006优秀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论文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青年创新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曾任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亚太分会执委兼秘书长、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编委、ACM TALLIP副编辑等职。
张岳
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
研究领域为基础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应用,研究成果包括自左向右处理文本的结构预测算法、多任务融合学习的联合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和人类常识研究,以及脑结构与自然语言处理关系。发表国际期刊论文30余篇,CCF列表A、B类国际会议论文百余篇。谷歌引用超过4,800余次,H因子35。获COLING2018和IALP2017最佳论文奖等奖项。在国内外相关领域顶级会议ACL、COLING、EMNLP、NAACL上多次担任领域主席,在顶级期刊如TACL担任执行主编,ACM TALLIP和IEEE TBD副主编。
宗成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CAAI Fellow
国际计算语言学委员会(ICCL)委员、亚洲自然语言处理学会(AFNLP)主席。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和文本数据挖掘等研究。主持国家项目1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ACM TALLIP和《自动化学报》副主编。曾任国际一流学术会议ACL 2015 和 COLING 2020程序委员会主席,将担任ACL 2021大会主席。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中科院优秀导师等荣誉。
刘兵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教授
ACM/AAAI/ IEEE Fellow
研究方向为终身机器学习,情感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在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大量论文,出版4本专著。获KDD Test-of-Time奖、WSDM Test-of-Time奖, WSDM Test-of-Time荣誉奖, ACM SIGKDD创新奖。曾连续五年担任ACM SIGKDD主席。曾任KDD、ICDM、CIKM、WSDM、SDM、PAKDD等多个顶级数据挖掘会议程序主席,多个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网络和数据挖掘会议的领域主席,TKDE、TWEB、DMKD、TKDD等多个顶级期刊的副编辑。
张民
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
国家杰青
苏州大学人类语言技术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 获得者,江苏省“双创团队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研究,主持国家杰青、基金重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产业界项目等若干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CCF A/B类会议和期刊论文100余篇,出版Springer专著2部,主编英文论著16本。IEEE/ACM T-ASLP、《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和《自动化学报》编委,SIGHAN/ACL主席和PACLIC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何晓冬
京东集团副总裁、AI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IEEE/CAAI Fellow
华盛顿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曾任微软总部雷德蒙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及深度学习技术中心(DLTC)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与视觉多模态信息处理。其工作包括DSSM、HAN、DistMult、SAN、Bottom-Up Attention等算法和模型在业界获得广泛应用,谷歌学术论文引用1.9万次。
Graham Neubig
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多语言模型的应用,人类语言与计算机语言交互,基于机器学习开发自然语言数据上的方法和算法等。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语音领域相关期刊及会议上发表文章多篇,曾在2016年EMNLP、2017年EACL、2019年NAACL等会议上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