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发生在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吉林、黑龙江等地;蒙古、俄罗斯、日本也有发生。主要危害榆树。以成虫、幼虫取食叶片危害,严重时把叶片啃光,致使提早落叶,影响当年木材生长量。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 -8. 5mrn,宽约4mm,长椭圆形,体黄褐色,鞘翅蓝绿色,有金属光泽。头小,头顶有一条钝三角形黑纹,前胸背板宽度为长度的1倍,中央有1个倒葫芦形黑纹,两侧凹陷部外各有1个椭圆形黑纹。小盾片黑色,基部宽阔,后端稍圆,鞘翅宽于前胸背板,后半部稍膨大。两翅鞘各有明显的隆起两条,腿节较粗。雄虫腹面末端中央呈半圆形凹入;雌虫腹面末端中央呈马蹄形凹入1。
卵长1. 1mm,宽0.6mm,黄色梨形。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1~ 14mm,虫体长形扁平,深黄色,中部、后部及腹部1~8节背面漆黑色。头部、胸足以及胸部所有的无瘤均呈漆黑色,臀板深黄色,上面生有刚毛。
蛹体长7 5mm左右,乌黄色,翅带灰色,椭圆形,背面被有黑褐色刚毛。
发生规律在东北、华北、河南1年2代,山东及以南1年3代,均以成虫在石块、枯枝落叶层以及建筑物缝隙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4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上树为害。卵产于榆叶背面或小枝上,排成两行,一般20粒左右,卵期5-11天。4月底5月初开始出现第1代幼虫,幼虫分3龄,幼虫期约23-27天,5月下旬-6月上旬幼虫老熟,爬至树干枝叉、树皮裂缝等处群集化蛹,蛹期10-15天。6月上旬或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成虫期可持续30-33天。第2代卵始见于6月中或下旬,6月下旬-7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 幼虫期22-30天。7月下旬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8月中旬出现第3代幼虫,9月上旬第3代成虫出现。9月中旬后成虫不再取食,寻找适宜场所准备越冬,10月进入越冬休眠期1。
分布、寄主及为害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河南各省区。专为害榆树。成虫及幼虫均食害叶片,成穿孔状,发生严重时,整株叶片无一完整,树冠一片枯黄,如同火烧。在老熟幼虫群集于主干上化蛹时,常分泌液体,招致霉菌的寄生,引起枝干变黑。
防治方法1、营造混交林。榆蓝叶甲食性单一,造林时应与其他树种混种。
2、越冬成虫期,收集枯枝落叶,清除杂草,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虫源。
3、4月上旬越冬成虫出土上树前,用毒笔在树干基部涂两个闭合圈,毒杀越冬后上树成虫。喷洒50%杀螟松乳油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防治成虫。
4、成虫上树后,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震落捕杀。
5、用5%的吡虫啉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树干注药,按树胸径每厘米,注射1ml。
6、成虫期,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敌马烟剂,每公顷用药15kg;喷洒50%杀螟松乳油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成玉林 - 副教授 - 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