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作物是提供作物肥源和培肥土壤的作物。栽培绿肥以豆科作物为主,如紫云英、苜蓿、草木樨、柽麻、田菁、蚕豆、苕子、紫穗槐等;非豆科作物有肥田萝卜、荞麦等,以及各种水生绿肥。绿肥作物在经过一定期间生长之后,将其绿色茎叶切断直接翻入土中,可以节省人力,减少运输费用,也可沤制土肥施用。绿肥含有多种养分和大量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增强地力。
简介绿肥作物是指可为农作物提供肥源、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物。一般采用带根瘤菌能固氮的豆料作物为绿肥作物。如苕子、紫云英、黄花苜蓿、草木樨等。绿肥作物在生长期间可覆盖地面,减少水分蒸发,控制水土流失。可在生长期将其茎、叶切断,用耕翻办法压入土中,亦可在收割后用作堆肥原料。有一部分绿肥作物还可用作牲畜饲料。因各种绿肥作物生长习性不同,南北方所栽培的绿肥作物品种亦不尽相同。1
简史以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异地施用或经沤、堆后主要作为肥料的栽培农作物。绿肥作物多为豆类,在轮作中往往占有重要地位,多数可兼作饲草。
中国利用绿肥历史悠久。公元前200年前,为锄草肥田时期。公元2世纪末以前,为养草肥田时期。指在空闲时,任杂草生长,适时犁入土中作肥料。公元3世纪初,开始栽培绿肥作物。当时已种苕子作稻田冬绿肥。公元5世纪以后,绿肥广泛栽培。到唐、宋、元代,绿肥的种类和面积都有较大发展,使用技术广泛传播。至明、清时绿肥作物:粮、棉、肥间作、套种期,绿肥种类已达10多种。20世纪30~40年代又引进毛叶苕子,箭筈豌豆、草木犀和紫穗槐等。现在种植区域已遍及全国。2
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都把厩肥、绿肥和种植豆科作物等,作为增加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8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豆科作物和生物固氮资源的利用又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豆科猪屎豆属植物猪屎豆、大猪屎豆作为新兴的绿肥作物用于改善土壤,但对环境要求较高,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
绿肥作物现一般采用轮作、休闲或半休闲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多数作为饲草,而以根茬肥田,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保持水土和保护环境。
种类我国绿肥作物资源十分丰富,有10科42属60多种,共1000多个品种。生产上应用较普遍的有4科20属26种,500多个品种。
按栽培季节分冬季绿肥、春季绿肥、夏季绿肥、秋季绿肥和多年生绿肥作物。
按生长环境分旱地绿肥作物和水生绿肥作物。
按植物学分可分为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绿肥作物、十字花科绿肥作物等。④按用途划分为绿肥作物和兼用绿肥作物。另外根据所施用的对象分为稻田用,棉田用,麦田用,果、茶、桑园和经济林木园林用绿肥作物等。兼用绿肥作物据其所兼用途,分为覆盖、防风固沙、净化环境绿肥作物,以及肥、饲兼用,肥、粮兼用绿肥作物等。
栽培方式常见栽培方式有:①粮肥轮作。②粮肥复种。③粮肥间作套种。④果园、林地间套种。⑤农田闲隙地、荒地种植;非耕地营造绿肥林;水面放养水生绿肥作物。绿肥作物的栽培利用,应实行种植业、养殖业结合,用地、养地结合,多种用途相结合。3
作用①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绿肥作物施入土壤后,直接增加土壤养分。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作用,在氮素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豆科和十字花科绿肥可提高磷酸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②改良土壤物理性状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强土壤缓冲性,加速脱盐和消除活性铝及游离铁的为害。
③增加产量,促进发展
一般每1000千克绿肥或2500千克满江红可增加粮食40~100千克。绿肥作物如紫云英、苕子、箭筈豌豆、满江红、沙打旺、草木犀等是牲畜的优良饲料。
④提供工副业原料
如作蜜源植物;编织材料。田菁种子胚乳含半乳甘露聚糖胶,为重要工业原料。
⑤保护土壤
净化、美化环境,抑制杂草为害等。
种植冬种绿肥。传统习惯在晚稻收获后进行犁冬晒白时,趁泥土潮,撒播萝葡(俗称肥田子)种子,花工少,成本低,农民愿意种植。民国30年(1941年)县府推行冬种,播种萝葡青面积22333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50.7%。1964年为提绿肥产量和肥效,引进豆科绿肥紫云英(红花子)、苕子、黄花苜蓿,试种结果以花子生长最好,此后大力推广。1974年达93333公顷。1978年南雄氮肥厂投产不重视绿肥生产。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鸡鸭饲养量大增,秋收后放牧田间,冬种绿肥多被吃掉。1984年后冬种绿肥大大减少。1990年以后,尿素、复肥供应日渐充裕,绿肥只有零星种植。2004年仅有200.67公顷。
夏种绿肥。1960年后,曾聘请外地老农进行养殖红萍试验示范。1968年引进田菁试种。皆因不适应南雄水稻耕作习惯未能推广。晚稻其肥多采用稻草、花生苗、烟笋、烟梗回田。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