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芽球菊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芽球菊苣(学名:Cichorium intybus L. var. foliosum Hegi)是菊科,菊苣属菊苣中驯化选育出来的一个变种,原产于地中海、亚洲中北部和北非。欧美各国栽培较多,中国1980引入种植。

芽球菊苣肉质根形如胡萝卜,软化形成芽球后可作为蔬菜食用,芽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简介菊苣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芽球菊苣是利用菊苣的肉质根经软化栽培结出的芽球,是一种优质高档的芽类蔬菜。目前在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芽球菊苣生产用种已形成专用品种和早、中、晚熟系列化配套品种,并推出了品质优良、高产的菊苣一代杂种。其芽球生产已采用立体、无土、工厂化栽培措施。产品可周年供应,其商品性好、营养价值高,已成为欧洲人喜食的一种重要蔬菜。1

形态特征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荷兰菊苣,其肉质直根较短粗,根出叶多数为板叶型,绿色、半直立。软化后芽球叶片为乳黄色,芽球呈纺锤状,长约10~15厘米,中部最大横径约为4~6厘米,多数结球紧实。经市场试销,受到消费者欢迎,现已在全国近10个城市进行推广。

起源芽球菊苣称水贡,为法语译名,也称吉康莱等。植物分类属菊科菊苣属,为二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喜冷凉气候,在西欧栽培较多,主要分布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第一年秋季,在田间营养生长形成像胡萝卜样的肉质根,严冬季节地上部分枯死。第二年春季,肉质根萌发新芽,3~4月抽生新茎,新茎很快伸长抽薹,5月开花结子,完成一个生长发育阶段。2

分布范围芽球菊苣,原产地中海沿岸、中亚西亚和非洲北部地区,为多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欧美各国栽培较多,我国于80年代引进,主要以肉质直根经软化栽培(囤栽)后所形成的芽球供食。3

繁育幼苗备好苗床土 首先要备好苗床,然后配制富含有机质的营养土。在苗床内平铺10厘米厚的营养土,浇足底水,覆盖地膜保湿,以备播种。

种子处理与浸种催芽 选用籽粒饱满的一年生的新种子,进行风选去瘪去杂。在15℃左右的凉水中浸种5-6小时,用清水淘洗干净,捞出后放在15-20℃、有光照的条件下保湿催芽。菊苣种子催芽时可以见光,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每天早晚各用15℃的凉水淘洗1次,一般经两天后催芽露白即播种。

播种与苗期管理 由于菊苣种子较小,为播种方便,可与相当种子量2-3倍的炒熟的小米拌匀,揭开苗床上的地膜,趁墒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在苗床上,覆盖0.5厘米厚的细潮土,然后盖地膜以保湿促出苗。当幼苗出土时揭掉地膜,支小拱棚遮阳培育(可见散射光)。在幼苗2叶1心时撤掉遮阳物直接见自然光,4叶1心期可以定苗或定植,行距为20厘米,株距为15厘米。间苗、定苗淘汰下来的幼苗可以食用。定植后继续加强水肥管理,当株高20厘米左右,趁其还没老化时收获。采收时先摘植株外层的大叶,留下心叶、小叶继续生长;也可用刀从根茎部割下,洗净后扎把上市。

芽球栽培菊苣分叶用和根用两种,用于软化栽培的为叶用型。能自然形成叶芽球的有红色叶球和绿色叶球两个类型。软化栽培的菊苣品种有荷兰的科拉德、特利劳夫,英国的艾切利尼莎,日本的沃姆、白河两个品种。芽球菊苣的生产要进行二次种植,第一次是根株生长阶段,第二次是软化栽培阶段。

根株生长阶段,菊苣的根株生长阶段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光照充足,一般无病虫害产生。

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进行播种,最好是直播,这样有利于根系生长,为后期软化栽培贮藏更多的养分。直播每亩用种量为250-500克(发芽率80%左右)。如育苗栽培,虽然可大大节约用种量,每亩用种30-50克,但移苗时造成的伤口在后期的生长期易形成畸形根。

栽培方式以南北向小高畦为好。每亩定植10000株。l0月下旬上冻前连根挖起,根长15-20厘米,直径3-5厘米,注意别伤根。根挖出后在地里晾晒1—2天,使根失去部分水分,有利于贮藏。生长时如地上叶片数较多,应割掉从根往上4-5厘米的叶,最少2厘米。贮藏根应在0℃左石环境保存,一般可延长保存期5-6个月,一般农户贮藏也可达3-4个月。

①软化栽培:菊苣的根无休眠期,可直接进行软化栽培。菊苣软化栽培的方法有土培法和水培法。

②土培法:生长期相对较长,产量较高,芽球紧实,但品质较差,因为芽球长在土下,采收后清洗时易造成伤害而引起褐变,使芽球菊苣的商品性大大下降。

③水培法:水培的生长期相对较短,产品干净,采收后可直接包装上市既省工又不会再次造成伤害而影响品质,但芽球没有土培的紧密。具体方法:温室内开南北向沟,沟深25-40厘米,把菊苣的根码在沟里(覆细土、细沙、木屑、草炭等,湿润填充覆盖物——土培或有基质的无土栽培),浇足水,上面必须盖黑色的农膜,这样芽球将呈现奶白色,否则芽球会变成绿色,有苦昧。在13-18℃下,一般20-35天可采收。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丹宁 - 教授 -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