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筋草(学名:薄片变豆菜 )也称肺经草,多年生草本;叶片3全裂呈复叶状;茎生叶小,深3裂;苞片线形;花单性;花瓣白色或淡紫色;双悬果卵形或稍侧向而成扁形。1
分布于中国华中、华南、西南等地。生于山坡、草地、林下。牛、马、羊、猪采食,为良等饲用植物。2
形态特征多年生矮小草本,高13-30厘米。根茎短,有结节,侧根多数,细长、棕褐色。茎2-7,直立,细弱,上部有少数分枝。基生叶圆心形或近五角形,长2-6厘米,宽3-9厘米,掌状3裂,中间裂片楔状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至菱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上部3浅裂,基部楔形,有短柄,侧面裂片阔卵状披针形或斜倒卵形,通常2深裂或在外侧边缘有1缺刻,所有的裂片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或紫红色;叶柄长4-18厘米,基部有膜质鞘;最上部的茎生叶小,3裂至不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15 (-20) 毫米,宽1-10毫米,顶端渐尖。花序通常2-4回二歧分枝或2-3叉,分叉间的小伞形花序短缩;总苞片细小,线状披针形,长1.5-3毫米;伞辐3-7,长2-10毫米;小总苞片4-5,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5-6,通常6;雄花4-5,花柄长2-3毫米;萼齿线形或呈刺毛状,长约1毫米;花瓣白色、粉红色或淡蓝紫色,倒卵形,基部渐窄,顶端内凹;花丝长于萼齿1-1.5倍;两性花1,无柄;萼齿和花瓣的形状同雄花,花柱略长于花丝,向外反曲。果实长卵形或卵形,长2.5毫米,宽2毫米,幼果表面有啮蚀状或微波状的薄层,成熟后成短而直的皮刺,刺决不成钩状,基部连成薄片;分生果的横剖面呈圆形;油管5,中等大小。胚乳腹面平直。花果期4-11月。3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510-2000米的山坡林下、沟谷、溪边及湿润的沙质土壤。3
分布范围产安徽、浙江、台湾、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日本南部也有。3
化学成分主要含黄酮、三萜皂苷、倍半萜类成分。从肺筋草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芷素、异阿魏醛、12-hydroxybakuchiol、22-angeloyl-R1-barrigenol、5,6,7,8,4’-五甲氧基黄酮、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isobavachin、异甘草素、呋喃(2″,3″,7,6)-4’-羟基二氢黄酮。4
主要价值全草入药,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祛风发表、化痰止咳、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哮喘、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疮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等。53
还可做饲用植物。2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6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