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欧洲越橘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欧洲越橘为落叶灌木,叶较小,呈卵形,花为球形,为玫瑰色带淡绿色。分布于欧洲。野生欧洲越橘大量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挪威)。此果是北欧民间的一种食用果实,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果品中方兴未艾极受关注的小果树类品种。

简介为了避免物种消失,采摘欧洲越橘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这些绿色的小浆果,随着成熟会变为紫色,进而变成黑色。欧洲越橘长在一种叶子油亮的灌木之上。市场上的欧洲越橘(另有来自美国的品种)通常是人工种植的,看起来会更大一些。1

形态特征欧洲越橘的植株为低矮落叶灌木,生长速度缓慢。株高15∼60公分(6∼24吋),茎坚挺。叶小,卵形,叶缘齿裂。花小,球形,玫瑰色带淡绿色。欧洲越橘部分自花不孕,但已被用与葡萄状越橘(V. vitis-idaeus)杂交。 浆果深蓝至黑紫色,7∼8月份成熟,外覆一层蜡被,直径约1公分。是松鸡类的主食,也可制成水果馅饼和果酱。欧洲越橘浆果单生或对生,与人工杂交品种蓝莓成强烈对比,蓝莓的产量高出其甚多,果序总状。

植物历史此果是北欧民间的一种食用果实,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果品中方兴未艾极受关注的小果树类品种。二战期间,英法空军把欧洲越橘制成的果酱定为专用食品,以提高投弹的准确率。至今,越橘果酱仍被英法空军定为“飞行员的早餐”。在日本,越橘更被誉为“美瞳之果”而广受青年和女性的青睐。

生态分布原产于欧洲和北非,生于潮湿地区,在中欧和东欧有种植。种子繁殖。2

生长环境多为酸性、贫瘠的土壤,多生于林地和帚石南丛生的荒地,主要分布在英国、北爱尔兰、北欧、阿

尔卑斯山区、喀尔巴阡山区、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及土耳其北部地区,尤以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典、瑞士出产者为佳。

欧洲越橘和蓝莓区别

欧洲越橘(Bilberry)常常与蓝莓(Blueberry)发生混淆,实际上,这是两个同科、同属但不同种的物种,在植物及果实形态方面也有许多不同。

欧洲越橘的果实比蓝莓更小,但味道却更浓郁;果实颜色比蓝莓深,呈黑紫色;蓝莓果肉呈绿色,而欧洲越橘的果肉呈红色或紫色,在食用欧洲越橘鲜果时,食用者的手指、口唇极易被染色,因此欧洲的一些牙科医生常用其红色汁液向儿童示范如何正确刷牙,因为牙齿上没有被刷到的地方会发生染色。

蓝莓的果实为簇生,而欧洲越橘的果实往往是单生或对生,其果实柔软多汁,破损后会导致活性成分花色苷降解生成花青,因此不易运输,鲜果价格也往往较高,在欧洲通常可以卖到25欧元/磅。冷冻欧洲越橘可以全年保存。

生药资源主要分布于欧洲、俄罗斯、亚洲北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和阿尔卑斯山海拔1500-2000m处的野生灌木。北欧分布较多,在斯堪的纳维亚开阔的松树林下或干旱的地方都有分布,海拔分布可达1700米。芬兰蕴藏量达15至20万吨,商业性采收量约占其4%,波兰年产量达2.6万吨,德国年产量约400吨,每年从斯堪的纳维亚等地进口约2500吨,在斯洛文尼亚也有一定产量。

主要价值本品可减缓神经紧张和焦虑,保证充分睡眠,安全,无副作用。对多数因疾病引起的精神紧张有帮助.对大脑有安神作用,而不是直接的镇静作用。本品可减缓闪许多疾病引起的震颤、恐慌、心悸、发汗等,也是治疗焦虑或过度兴奋引起失眠的良药。本品还有助于治疗肩部和颈部肌肉紧缩、哮喘、疝气、肠激惹综合征和痛经;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可治疗因压力和焦虑引起的高血压。2

提取物欧洲越橘提取物的生理功效,主要体现在对视力的改善作用和对血管的保护作用上。它能促进在维持微血管完整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黏多糖的生物合成,并通过抑制蛋白水解酶,如弹性蛋白酶对胶原蛋白和微血管细胞间质中其他成分的降解,以及抗氧化活性,使微血管免受自由基损伤,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VMA通过以上多种功能的联合作用,保护视网膜组织中的微血管,从而达到改善视力的效果。

欧洲越橘提取物最为突出的生理功效就是对视力有改善作用。二次大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大多需要夜间飞行,以免被德军发现。他们埋怨夜视力不佳,不是投错了地点,就是错炸了自己的阵营。惟有一支大队几乎毫无差错地完成了投弹任务。经调查,原来该大队的膳食菜单比其他队多了一种用欧洲越橘制成的果酱。于是其他大队纷纷效仿,结果,食用这种果酱的飞行员,向确定方向攻击时,即使在微明的环境下也可以清晰看到目标。后经多方考证,这种产自欧洲北部的野生越橘的主要有效成分―欧洲越橘花色苷,具有改善眼球血液循环增强视力的神奇作用。3

越橘汁概述

以越橘鲜果为原料,通过冷压榨的物理方式获得的果汁液产品。

服用方法及储存方法

因花色苷遇高温会降解,加快变色反应使其氧化,失去活性,建议低温冷藏和服用,冬季可适当加温水,不建议直接加热。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丹宁 - 教授 -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