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接口
Z接口是交换机和模拟用户线的接口。在当今的电信网中,模拟用户线和模拟话机占有绝对多数。在可预计的将来,它会仍然存在。因此,任何一个接入网都需要安装Z接口,用以接入数量众多的模拟用户线(包括模拟话机、模拟调制解调器等)。
Z接口提供了模拟用户线的连接,并且载运诸如话音、话带数据及多频信号等。此外,Z接口必须对话机提供直流馈电,并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提供诸如直流信令、双音多频(DTMF)、脉冲、振铃、记次等功能。
在接入网中,要求远端机尽量做到无人维护,因此对接入网所提供的Z接口的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另外,对接入网提供的Z接口还应能进行远端测试。2
U接口在ISDN基本接入应用中,将网络终端(NT)和交换机线路终端(LT)之间的传输线路称为数字传输系统(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又称为U接口。引入接入网之后,U接口是指接入网与网络终端NT1之间的接口,是一种数字的用户网络接口。
U接口是用来描述用户线上传输的双向数据信号。当初CCITT在制定ISDN标准时,有的国家建议将U参考点作为用户设备与网络的分界点,并建立U参考点的国际标准。但是由于各国在u参考点的技术体制各不相同,而用户线投资巨大,不易改变,因此CCITT坚持制定了T参考点的国际标准,而没采用各国在U参考点的建议。引入接入网后,U接口成为接入网的功能,因而制定U接口标准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3
U接口是用来描述用户线上传输的双向数据信号。 U接口的功能如下:
(1)发送和接收线路信号。这是U接口的最主要的功能。
(2)远端供电。
(3)环路测试。
(4)线路激活与解激活;
(5)电话防护等
U接口的应用,主要是用于2B+D ISDN用户。它适用于家庭、小单位或办公室等。由于ISDN基本接入可提供多种业务,可以连接6~8个终端,并允许多个用户终端同时工作,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计算机接口EIA-232/V.24接口在机械特性方面,EIA-232使用IS02110关于插头座的标准,即使用25根引脚的DB-25插头座。在电气性能方面,EIA-232与CCITT的V.28建议书一致。EIA-232采用负逻辑:逻辑O相当于对信号地线有+3V或更高的电压,而逻辑1相当于对信号地线有-3V或更负的电压。
当连接电缆线的长度不超过15m时,允许数据传输速率不超过20kbps。
EIA-232的功能特性与CClTT的V.24建议书一致。它规定了什么电路应当连接到25根引脚中的哪一根以及该引脚的作用。1
RS-449接口该接口由3个标准组成:
(1)RS-449:规定接口的机械特性、功能特性和过程特性。RS-449采用37根引脚的插头座。在CClTT的建议书中,RS-449相当于V.35。
(2)RS-423-A:规定在采用非平衡传输时(即所有的电路共用一个公共地)的电气特性。当连接电缆长度为10 m时,数据的传输速率可达300 kbps。
(3)RS-422-A:规定在采用平衡传输时(即所有的电路没有公共地)的电气特性。它可将传输速率提高到2 Mbps,而连接电缆长度可超过60 m。当连接电缆长度更短时(如10m),则传输速率还可以更高些(如达到10 Mbps)。1
ETH接口ETH接口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接口。最初是由美国施乐(Xem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于1975年研制成功的,当时的数据传送速率为2.94 Mbps。他以无源的电线作为总线来传送数据帧,并以曾经在历史上表示传播电磁波的以太(Ether)来命名。
以太网是一类计算机局域网,主要由若干个站点(网络节点)和将其连接到网上的设备以及传输站点间信息的各种传输介质组成。此外,还有用于帧信息处理的设备,例如信息的交换、分配等。在以太网络中,各站点之间的通信是按ISO/IEC8802-3和IEEE 802.3标准规范的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Ethemet Media Access Control)方法实现的。其中传输介质应遵守ISO/IEC8802.3和IEEE 802.3标准规定的以太网物理层性能规范,信息在各种设备与传输介质中运行。
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有两种:半双工和全双工。半双工模式一般是站点发送与接收信息使用同一个物理通道,各个站点不能同时发送信息,即在同一时间只能允许网络中一个站点发送信息。使用CSMA/CD介质接入规则的以太网站点之间采用半双工工作模式;全双工模式站点之问一般发送与接收信息分别有独立的物理通道,因而允许两个站点之间可同时向对方发送信息。其中100Base.Tx和100Base-Fx以太网物理层性能标准网络接口与中继器之间的通信是以全双工模式进行的。1
DVB接口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接口标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不同媒介(卫星、有线电视及开路电视)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规范。该接口允许系统采用MPEG压缩的音频、视频及数据格式作为数据源,采用公共MPEG-2传输流(TS)复用方式,而调制与其他附属的信道编码方式由不同的传输媒介来确定,使用通用的加扰方式以及条件接收界面。
MPEG是对音频和视频信号非常优秀的压缩技术系列标准。MPEG家族有:MPEG-1,MPEG一2,MPEG-4。其中MPEG-2在广播电视领域最广泛使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