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在电信业,一般习惯于将电信业务分为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两大类。1
在我国电信通信的基础业务以国家垄断经营为主,增值业务和其他业务则以寡头竞争经营为主。电信的本地电话、长途电话等业务属于电信基础业务,电信中的视频通信、移动通信、数据业务、VSAT、信息服务等属于垄断性竞争业务。2目前,从中国电信运营业的现状来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四家运营企业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基础业务市场。3
中国的《电信条例》沿用国际电信联盟关于电信的定义,并将电信分为两个层次,即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基础电信业务是指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话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包括固定网国内长途及本地电话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卫星通信业务、因特网及其他数据传送业务、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业务、网络接入及网络托管业务、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国际电信业务等。4
包含业务固定电话业务固定电话业务(即普通电话业务)是指客户使用并独立占有一个电话号码的业务,包括本地电话、公用电话和长途电话业务。该业务作为电信的传统业务和重要业务之一,是电信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其他通信业务的重要基础。
固定电话业务范围很广,内容较多,包括了新装、改号、移机、停机保号、拆机、改名、过户、无绳电话、副机、分机等基本业务。5
蜂窝移动电话业务指具有移动性的对公众开放的、与公用电话网相连的无线电话通信业务。6
卫星通信业务按照地球站的性质和用途,卫星通信的业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固定卫星业务。其特点是地球站固定不动。这种站,一般是通信中心,因而传输容量较大。
二、移动卫星业务。指移动(如船、舰、飞机、车辆等工具载荷的)地球站之间或它们与固定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三、广播卫星业务。主要指电视广播,特点是星上发射功率大,占用频带宽,辐射面积大。
四、其他业务。如科研、数据传输、救灾等。7
数据通信业务数据通信业务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紧密结合的产物。由于计算机与其外部设备之间,以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都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互联的快速发展,需要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与交换,因而出现了数据通信业务。与传统的电信网络不同,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数据通信网络被分为局域网(I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它们采用各自的技术和通信协议,在网络拓扑结构、传输速率和网络功能等方面均有差别。8
基础业务营销以我国为例,解放后,为尽快全面恢复通信,扩大经营,满足社会通信需要,遵照“扶助工商业发展生产”的政策,选择与国计民生关系较大的厂商,优先予以装设电话,建立了市内电话的正常业务秩序。
1950年,贯彻邮电部关于市内电话要“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服务,为国防服务,为经济建设、社会治安和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和“争取多放号,扩大经营,以增加收入,方便大众使用”的经营方向,大力宣传、指导和鼓励用户踊跃装用电话;并全面调整市话资费,扩大经营范围,发展电话、专线、机线租用等市话用户,增办公用电话业务,以方便广大人民群众使用电话,发展市话通信,增加营收,采取积极开放与发展新业务的措施,以增加经营收入;开放传真电报业务,挖掘无线设备潜力,出租无线气象广播电报,积极发展预告电话、会议电话、夜间电话。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市话通信建设慢于城市发展,装电话难问题日渐突出。为有效克服机线设备紧缺的困难,满足用户装电话的需要,在经营上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群众和科技人员,以技术革新、挖潜、利旧、自制设备、增加设备复用度;及时修复坏机坏线,合理调配线路布局,提高机线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统筹解决用户的电话通信,满足紧急用户及重要用户的急需,提高经济效益。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营工作转移到以通信为中心。开始实行对市话用户,按用户性质收取定量初装费,作为国家建设市话的补充资金,专款专用,用以增加市话机械容量和扩充用户线路。发展用户电报等新业务。
1984年8月,邮电部提出到2000年末主要通信能力和业务总量在1980年基础上实现翻三番的目标。10月和12月,国务院和中共中央书记处先后发出关于加快发展邮电事业的重要指示,即两个“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确定优先发展邮电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指出邮电部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迅速、讲求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1987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社会经济增长幅度较大,对通信的需求较强。各地电信局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业务,采取挖掘潜力,合理调整资费,实行资费优惠等项措施,促进长途有权用户和住宅电话用户发展。各地电信局在业务量呈现出电报趋向长话、人工趋向自动、用户电报趋向三类传真的状况下,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全自动长话业务。年初,对全市程控电话用户全部开放长途直拨,使长话业务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在全市大型宾馆、饭店、旅社中发展长途代办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