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无线选路协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无线选路协议的概念

无线选路协议是基于表的路径矢量选路协议。网络上每一个节点维护一路径表、选路表、链路—成本表和消息转发列表。

无线选路协议包括内部网关协议RIP、OSPF和外部网关协议BGP。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以路由跳数作为计数单位的路由协议。适合用于比较小型的网络环境。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隶属内部网关协议(IGP),故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著名的迪克斯加算法(Dijkstra)被用来计算最短路径树。OSPF分为OSPFv2和OSPFv3两个版本,其中OSPFv2用在IPv4网络,OSPFv3用在IPv6网络。OSPFv2是由RFC 2328定义的,OSPFv3是由RFC 5340定义的。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协议。

边界网关协议(BGP)是运行于 TCP 上的一种自治系统的路由协议。 BGP 是唯一一个用来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的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的协议。 BGP 构建在 EGP 的经验之上。 BGP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和其他的 BGP 系统交换网络可达信息。网络可达信息包括列出的自治系统(AS)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效地构造了 AS 互联的拓朴图并由此清除了路由环路,同时在 AS 级别上可实施策略决策。1

无线选路协议的工作原理无线选路协议的产生IETF为了满足建造越来越大基于IP网络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工作组,专门用于开发开放式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以便用在大型、异构的I P网络中。新的路由协议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一系列私人的、和生产商相关的、最短路径优先(SPF )路由协议为基础, 在市场上广泛使用。包括OSPF在内,所有的S P F路由协议基于一个数学算法—Dijkstra算法。这个算法能使路由选择基于链路状态,而不是距离向量。OSPF由IETF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发,OSPF是SPF类路由协议中的开放式版本。最初的OSPF规范体如今RFC1131中。这个第1版( OSPF版本1 )很快被进行了重大改进的版本所代替,这个新版本体如今RFC1247文档中。RFC 1247OSPF称为OSPF版本2是为了明确指出其在稳定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实质性改进。这个OSPF版本有许多更新文档,每一个更新都是对开放标准的精心改进。接下来的一些规范出如今RFC 1583、2178和2328中。OSPF版本2的最新版体如今RFC 2328中。最新版只会和由RFC 2138、1583和1247所规范的版本进行互操作。

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组播数据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

BGP用于在不同的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当两个AS需要交换路由信息时,每个AS都必须指定一个运行BGP的节点,来代表AS与其他的AS交换路由信息。这个节点可以是一个主机。但通常是路由器来执行BGP。两个AS中利用BGP交换信息的路由器也被称为边界网关(Border Gateway)或边界路由器(Border Router) 。

由于可能与不同的AS相连,在一个AS内部可能存在多个运行BGP的边界路由器。同一个自治系统(AS)中的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之间运行的BGP 被称为 IBGP(Internal/Interior BGP)。归属不同的AS的对等实体之间运行的BGP称为EBGP (External/Exterior BGP)。在AS边界上与其他AS交换信息的路由器被称作边界路由器(border/edge router)。在互联网操作系统(Cisco IOS)中,IBGP通告的路由的距离为200,优先级比EBGP和任何内部网关协议(IGP)通告的路由都低。其他的路由器实现中,优先级顺序也是EBGP高于IGP,而IGP又高于IBGP。

BGP属于外部网关路由协议,可以实现自治系统间无环路的域间路由。BGP是沟通Internet广域网的主用路由协议,例如不同省份、不同国家之间的路由大多要依靠BGP协议。BGP可分为IBGP(Internal BGP)和EBGP(External BGP)。BGP的邻居关系(或称通信对端/对等实体)是通过人工配置实现的,对等实体之间通过TCP(端口179)会话交互数据。BGP路由器会周期地发送19字节的保持存活keep-alive消息来维护连接(默认周期为30秒)。在路由协议中,只有BGP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

无线选路协议的基本原理因为OSPF路由器之间会将所有的链路状态(LSA)相互交换,毫不保留,当网络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LSA将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势必会给OSPF计算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能够降低OSPF计算的复杂程度,缓存计算压力,OSPF采用分区域计算,将网络中所有OSPF路由器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各自区域精确的LSA传递与路由计算,然后再将一个区域的LSA简化和汇总之后转发到另外一个区域,这样一来,在区域内部,拥有网络精确的LSA,而在不同区域,则传递简化的LSA。区域的划分为了能够尽量设计成无环网络,所以采用了Hub-Spoke的拓朴架构,也就是采用核心与分支的拓朴,如下图:

区域的命名可以采用整数数字,如1、2、3、4,也可以采用IP地址的形式,0.0.0.1、0.0.0.2,因为采用了Hub-Spoke的架构,所以必须定义出一个核心,然后其它部分都与核心相连,OSPF的区域0就是所有区域的核心,称为BackBone 区域(骨干区域),而其它区域称为Normal 区域(常规区域),在理论上,所有的常规区域应该直接和骨干区域相连,常规区域只能和骨干区域交换LSA,常规区域与常规区域之间即使直连也无法互换LSA,如上图中Area 1、Area 2、Area 3、Area 4只能和Area 0互换LSA,然后再由Area 0转发,Area 0就像是一个中转站,两个常规区域需要交换LSA,只能先交给Area 0,再由Area 0转发,而常规区域之间无法互相转发。

BGP/MPLS VPN以隧道的方式解决了在公网中传送私网数据的问题,但传统的BGP/MPLS VPN架构要求每个VPN实例单独使用一个CE与PE相连,如图 所示。

随着用户业务的不断细化和安全需求的提高,很多情况下一个私有网络内的用户需要划分成多个VPN,不同VPN 用户间的业务需要完全隔离。此时,为每个VPN 单独配置一台CE 将加大用户的设备开支和维护成本;而多个VPN 共用一台CE,使用同一个路由表项,又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MCE 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多VPN 网络带来的用户数据安全与网络成本之间的矛盾,它使用CE 设备本身的VLAN 接口编号与网络内的VPN 进行绑定,并为每个VPN 创建和维护独立的路由转发表(Multi-VRF)。这样不但能够隔离私网内不同VPN 的报文转发路径,而且通过与PE 间的配合,也能够将每个VPN 的路由正确发布至对端PE,保证VPN报文在公网内的传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