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出站界调车作业分析
根据《技规》第223条的规定:“越出站界调车时,双线区间正方向,必须区间(自动闭塞区间为第一闭塞分区)空闲单线自动闭塞区间,闭塞系统必须在发车位置,第一闭塞分区空闲,经车站值班员口头准许并通知司机后,方可出站调车。单线半自动闭塞区间和双线反方向出站调车时,须有停止基本闭塞法的调度命令,与邻站办理闭塞手续并发给司机出站调车通知书。”对越出站界调车的作业性质和作业方法进行分析。3
作业性质越出站界调车在作业性质上是按列车闭塞办理而进入区间的调车作业,即该项作业未完毕,不得再办理其他列车闭塞。4
作业方法闭塞办理方法
由于越出站界调车在作业性质上是按列车闭塞办理,故车站值班员必须首先确认区间(自动闭塞区间为第一闭塞分区)空闲,方可按下列方法办理。
(1)自动闭塞区间。①对双线区间正方向发车权在办理出站调车站,从监督器上确认第一闭塞分区空闲,车站值班员口头准许并通知司机后,即可出站调车②对单线区间,闭塞系统必须在发车位置,确认第一闭塞分区空闲,车站值班员口头准许并通知司机后,即可出站调车:③对双线区间反方向,由于区间的发车权归对方站,并且区段间列车运行由列车调度员负责,因此车站值班员必须取得列调发布的停止使用基本闭塞法改用电话闭塞法的调度命令,确认区间空闲,与邻站办理闭塞手续,并发给司机出站调车通知书后,方可出站调车。
这里要求办理越出站界调车的车站的闭塞系统必须在发车位置,即获得发车权。则对方车站就没有发车权,也就不能向该区间发出列车,从而确保越出站界调车的调车车列的安全。
(2)半自动闭塞区间。①对双线区间正方向.确认区间空闲,经车站值班员口头准许并通知司机后,即可出站调车:②对单线区间,必须取得停止使用基本闭塞法改用电话闭塞法的调度命令,确认区间空闲,与邻站办理闭塞手续,并发给司机出站调车通知书后,方可出站调车:③对双线区间反方向,必须取得停止使用基本闭塞法改用电话闭塞法的调度命令,确认区间空闲,与邻站办理闭塞手续,并发给司机出站调车通知书后,方可出站调车。
“出站调车通知书”的填发
由车站值班员填写。但若调机距行车室较远,亦可由扳道员根据车站值班员的指示逐项填写,不用的字句抹消。值班员填写完毕后应与调车长相互核对。如由扳道员填写,应以电话与车站值班员核对,并当面与调车长互相检查核对。必须核对的重要项目有:对方站承认的电话记录号码、准许调车占用区间的起止时分、车次或机车号码、调机进入的区间及填发日期。确认无误后,由调车长或指定的扳道员向司机交付使用。列车占用区间的行车凭证。
(1)车站值班员的口头通知。在双线区间正方向(自动或半自动闭塞区间)及单线自动闭塞区间越出站界调车。
(2)出站调车通知书。在双线区间反方向(自动或半自动闭塞区间)及单线半自动闭塞区间越出站界调车,调车车列调车前还需有允许调车的调车手信号。第八版《技规》规定双线反方向和单线半自动闭塞区间出站调车时,发给司机占用区间的行车凭证(如路票)或出站调车通知书。第九版《技规》删除了原“占用区间的行车凭证”一词,统一规定此时出站调车的行车凭证为出站调车通知书。3
注意事项(1)返回站内时间。越出站界调车的机车车辆,应在限定的时间内返回站内,以免影响列车运行。
(2)开通区间。在出站调车的机车车辆未返回前,以及凭出站调车通知书越出站界调车的作业,在出站调车通知书尚未收回前,车站值班员不得开通区间,禁止向区间发出列车。
(3)回站待避列车后,如需继续进入区间调车。当越出站界调车的车列回站待避列车后,如需继续出站调车时,应重新办理相关手续,不得简化作业,使用原出站调车凭证。
(4)下列两种作业不得以越出站界调车的作业方式替代。即:去区间内岔线取送车作业和在区间内装卸车作业。前者应按列车运行办理,后者应按列车在区间内装卸车作业办理。3
实际案例44006次摘挂列车接入乙站3道,停车交会31005次货物列车II道通过后进行调车作业。调车作业计划为3+20,4-20,3道连挂。
在31005次货物列车占用甲一乙区间时,乙站值班员既未得到列调准许越出站界调车的调度命令,又未与甲站办理电话闭塞,擅自填写越出站界调车通知书交给44006次本务机车司机。担任调车长的助理值班员未确认调车信号显示,盲目给了起动信号(调车长未通知运转车长参加调车作业)。调车车列起动后,副司机看到3道出站兼调车信号机显示红灯,提醒司机:”3道信号红灯!”司机错误认为凭越出站界调车通知书可以出站调车,加速前进,当发现3号道岔开通位置不对.采取非常紧急制动措施,但因速度高距离近,停车不及,与正在进站的31005次货物列车发生;中突。造成机车报废1台,小破1台.货车报废4辆,损坏线路140m,钢轨28根,轨枕396根,道岔2组。中断正线行车19h23min,构成行车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454万元。这起行车事故反映现场部分行车值班员业务素质不高,尤其是对办理越出站界调车和跟踪出站调车的作业条件不甚清楚,盲目作业,因而给铁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