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原理
人造卫星围绕地球一周所需的时间,叫做运行周期。资源卫星的运行周期是103.2分钟,每天绕地球十四圈,十八天可将全球绕遍一次,也就是说,卫星可以在十八天内将地表全部拍摄一次。第二颗资源卫星不论在运行特征上,或者是在遥感装备上都与第一颗相同.它自一九七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发射后,轨道位置与第一颗相差一百八十度,两颗卫星配合起来,对地面录象周期缩短为九天。这两颗卫星上都装置有反束光导管摄象机和多光谱扫描仪。只是在卫星发射不久,两颗卫星上的反束光导管摄象机都分别发生了故障,所以目前使用的资源卫星照片,主要是由多光谱扫描仪提供的。1
分布订购或查找卫片,按“世界检索系统”(wRS)进行,即将整个地球按南jE走向划分为251条轨线(Path).间距为185公里;再沿纬度线方向排次(Row).从北纬80°起.划到南纬80。共划分为119排.每排宽185公里。检索卫星照片时,须指明所需轨线起讫和排次起讫的范围.算出所含的幅敏及编号。中圈处于第120至162轨线之间.据此计算,我国应有525幅、2loo片卫片。美国于1972年7月发射了3颗“陆地卫星”(Landset)绕地球运行.探测地球资源和自然动态,不断拍摄信息.经加工为照片后发行。如陆地卫星三号.装有分为四个波段(包括红外波段)的分波段拍摄装置.在远离地球900公里的上空每103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周.每运行一周可拍摄248幅照片。2
特点卫星照片其特点是文献价值高、照片覆盖面广、容量大、能迅速真实地交流情报、拍摄不受地理及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每幅照片的复盖面积为185公里×1 85公里,每18天可将地球扫描一遍。相邻照片有一定重叠.每幅的重叠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加大。从赤道到两极的重叠量是14一100%。拍摄我国的卫片重叠量为46%。2
在卫片上,反应地物光谱特征的色调深浅的划分是以灰阶(灰标、灰度)表示的。MSS照片有一个15级的灰标,第15级相当于零辐射能级,在卫片上表现为黑色;第1级相当子最大辐射能级,在卫片上表现为白色。灰阶各等级之间的差值,正好相当于最大辐射能级的去1/14,每一级代表一定的辐射亮度。3
应用1.宏观研究
每幅卫星照片拍摄的地面面积约185km×185km,相当于1:5万航空照片千余张,有利于区域地貌第四纪地质研究,便于对各类地貌形态和第四纪沉积物的组合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综合性分析对比,对编制小比例尺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极为有利。
2.多方式成象,信息丰富
除常见光成像的航空照片外,多波谱卫星照片(第4谱段为0.5~0.6μm,第5谱段为0.6~0.7μm,第6谱段为0.7~0.8μm,第7谱段为o.8~1.1μm)及红外影像,假彩色合成照片和雷达扫描照片等,可为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
3.动态研究
根据不同时期的航空、卫星照片可以对冰雪线、冰川、海岸线、河道、沙丘、三角洲和湖泊等的变化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
4.光照条件有利,可以获得较好的立体感
航空照片立体镜下判读太阳高度角为25°左右拍摄的卫星照片,均可以获得地貌形态较好的立体感,对地貌研究有利。
5.提高编图速度
利用航空和卫星照片可以提高各种比例尺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的编制速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