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成为鹏城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
让阅读之光照亮深圳人心田
7月,和温度一样升高的,是深圳人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让城市的每扇窗户都透着阅读的灯光”——这不仅是深圳人的集体追求,更是一种风尚。
现如今,阅读已经成为深圳一个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为涵养城市文明、激发创新潜能注入了活力。
领全民阅读风气之先
深圳领全民阅读风气之先,自2000年起就开展了以读书月为代表的全民阅读活动。20年来,无处不在的阅读文化活动正改变着深圳,人文气质充盈着鹏城。
的确,深圳与书的结缘由来已久。1996年,第七届全国书市在深圳举办,这座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上演了空前的火热场景。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为整个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带来了契机。
利用民间学人深厚的学识修养和影响力引领阅读向更高层次发展,是深圳全民阅读模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无论是从一开始“创业初级阶段”的知识积淀、文化积累,还是如今建设学习型社会,一批深圳学人和知识分子一直在发挥作用,近20年来一直给予深圳这座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滋养。
从2012年全国第一个阅读联合组织——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成立以来,目前深圳已经发展130多个阅读组织,包括很多文化精英和有情怀的知识分子,成为阅读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
阅读成为深圳人生活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图书馆事业确立平等、免费、开放的理念向全体人民敞开大门,获得快速发展,深圳成为其中优秀的先行者,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中国第一个为公共图书馆立法、为全民阅读立法的城市,第一个举起“开放、平等、免费”旗帜的城市,第一个研发出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城市等等。
正是理念先行,加上日复一日地努力践行,使得阅读成为深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
记者从深圳图书馆了解到,如今,遍布全市的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实体图书馆(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365天全天候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虽还不尽完美,但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已为全体市民构建了一张无边界智慧化的公益服务网络。事实证明,上世纪80年代深圳图书馆开馆前排队的长龙,历经30余年,而今队伍更长人流更多,人们到图书馆学习与阅读的热情与日俱增。
由深圳图书情报学会、深圳图书馆联合市、区图书馆共同发布的《深圳“图书馆之城”2019年度事业发展报告》日前出炉。
《报告》中的数据令人惊喜:深圳“图书馆之城”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59个。其中,公共图书馆(室)673家(包括市级馆3家,区级馆9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61家),合计建筑面积38.4万平方米,阅览座席4.05万个;各类自助图书馆286台(包含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235台,24小时书香亭51个)。
全市公共图书馆全年进馆读者3535.51万人次,同比增长19.69%;借还文献量2757.67万册次,同比增长14.40%。人均进馆2.65次;人均借还文献首次超过2册次,达2.07册次。全市公共图书馆年度经费总投入8.20亿元,同比增长19.92%。
探索阅读共享全新模式
站在由大巴改装而成的少儿流动图书馆书架前,来自龙华外国语学校三年级的周疏影同学在借阅台前刷了一下脸,很快,两本心仪已久的童书就借阅在手中。而在大巴另一侧的阅览区,几位高年级同学正手捧着最新童书在安静阅读。
这是刚刚启用的龙华区少儿流动图书馆内的一幕场景。近日,由龙华区妇儿工委、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主办的龙华区少儿流动图书馆启用暨少儿“共享图书”项目启动仪式在龙华外国语学校举办。据介绍,此次少儿流动图书馆的启用,以及少儿“共享图书”项目推出,是深圳探索阅读共享全新模式,提升儿童友好城区体验又一次创新举措。
除了“刷脸入馆”的便利,310名资深读者从馆外走入馆内,成为“自助图书馆”的首批馆长、馆员。他们来自深圳的各行各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热爱阅读。接下来,这些“阅读志愿者”将会接受专业服务培训和指导,在不久的将来加入到自助图书馆这道独特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为广大市民送去便捷智能、触手可及的服务。
1、点击报名参加首届深港澳观鸟节活动
2、点击理解深圳科普推荐科普图书
3、点击报名夏令营、研学营活动
4、 点击报名深圳科普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