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交通需求管理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就足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之问的矛盾。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需求不断增大。长期以来,交通工程师们为了解决此问题而采用增大交通供给。然而交通供给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它将受到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条件约束。于是人们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法——管理交通需求。
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理念由单纯提高供给,转为对交通需求进行控制上来。其效果已经被很多城市有效的交通改善成果所证明。交通需求管理的迅猛发展,正说明从交通需求解决交通问题的思路已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同。
交通需求管理就是在满足资源(土地、能源)和环境容量限制条件下,根据出行过程所表现的时空消耗特性,以政府为主导,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规划、经济杠杆、政策和法规,及交通管理、控制和设计等手段,对交通需求总量、出行方式及时空分布进行科学的管控,从而使供需在不同的阶段和层次上达到相对平衡,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需求管理通过上述手段,促进交通参与者交通选择行动的变更,目的是减少机动车出行量,使需求在时间、空间上均匀化,从而减轻或消除交通拥挤。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交通需求管理的作用贯穿于出行的全过程,影响整个出行j链中的f出行生成、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出行路线等多个环节。2
目的综观世界各国交通需求管理的实践,仔细分析交通需求管理的各种措施,将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归纳为:
(1)促进与完善交通规划与交通管制的互动反馈作用,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交通发生源和吸引源。
(2)协凋和处理有有的城市空间与不同的道路交通设施之间的矛盾,实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形成最大效能的交通设施能力。
(3)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运能优势,引导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使用,形成城市最佳交通结构。
(4)缓解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川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合理控制道路上的私车交通总量,引导人们理智使用道路交通资源,使道路交通没施得到最充分和最有效的利用。3
策略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是一种政策性管理,它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降低出行需求量、优化交通结构。基于我国现有的国情和实际交通情况,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类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1.优先发展策略
在城市道路交通的各种出行方式中,不同交通方式的道路空间占有要求、环境污染程度和能源消耗量等均有着较大的差异。优先发展策略就是对某些人均占地要求少、环境污染轻、能源消耗小的交通方式实行优先发展,并根据城市道路网络、能源拥有及环境控制等实际情况,制订优先发展的实施措施。
2.限制发展策略
在已有的道路交通网络中,当总体的交通负荷达到一定水平时,交通拥挤就会加重。这时,必须对某一些交通工具实施限制(控制)发展,以保证整体交通水平的均衡。通常被限制的都是运输效率低、车辆状况差、污染大、能耗高的交通工具。
3.禁止出行策略
在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心区域出现道路网络的总体负荷水平接近饱和或者局部超饱和时,就应采取暂时或较长时间的禁止某些交通工具在某些区域内或某个时段内出行的管理策略。
4.经济杠杆策略
经济杠杆策略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调整出行分布或减少某类交通的出行需求的管理措施。比如:在交通密度较大的城市中心区域收取高额的停车费来减少中心区的车辆,同时降低换乘费用来鼓励车辆驾驶人换乘公交前往目的地(中心区);在适当的时候收取一定的拥堵费以求减少车辆出行需求;对鼓励发展的车辆采取低收费,而限制发展的车辆高收费等调整交通结构,以改善交通状况。4
原则交通需求管理同其他任何一项管理措施一样,实施得合适,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流畅;实施不当也会影响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要确立实施的若干基本原则,以保证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1.公平合理的原则
交通是为了满足全体市民的出行需要,必须体现公平的原则,不仅要改善少数人出行条件,更要解决广大市民、特别是工薪人员和学生的上班、上学出行,不能只为小汽车行驶得快速、舒适,而忽略广大民众的步行、骑自行车与乘公交车条件的改善,要统筹兼顾。
2.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交通需求管理不能以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为代价,也不能以恶化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交通的改善,而要在保证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各得其利,即在交通改善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改善。
3.有偿使用等价交换的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通设施也是一种产品,作为产品就不能无偿占用,必须有偿使用,因此交通需求管理要体现等价交换原则。如对于占用土地资源城市空间较多的个体,低效机动交通方式收费太低,会导致使用者过多,总体效益下降,道路设施供不应求,最终将导致交通阻塞。对于占用土地空间资源较少的高效公共交通系统,其舒适性差、速度低,收费不能太高,必要时政府还要适当补贴,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总体效益,满足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需求,即通过经济方面的调控,以达到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发挥道路设施的潜在能力。
4.道路时空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时空资源,使道路网无论在空间或时间方面,均能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即尽可能使车流量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全市道路网络上,在一天的时间内也尽可能地减少过分集中现象。
5.多方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近期的各项建设与用地规划,必须考虑到城市远期的发展目标,要远近结合两相适应,在交通需求管理规划编制与采取具体措施时,要全面分析并认真细致比较,防止产生新矛盾,或形成互不协调。
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措施与方案应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个别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首先应通过宏观分析制订需求管理的总体战略方案,而局部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应在宏观战略指导与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具体的有效措施,两者应分工合作,紧密结合、相互协调。
6.采取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
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方案、办法措施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对不同的用地性质、街区环境、区位、路网结构、交通结构、车辆组成、管理体制等,能否采用、是否适合、有效,均应瞻前顾后、具体分析、多方思考、充分论证,务求实效、经济适用。
7.社会可接受原则
交通需求管理的政策措施,涉及面很广,特别是道路使用者、有关部门及公安交管等各个方面,要取得成功、收到实效,必须获得各方面理解、信任和支持,特别是使用者的理解和支持。要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首先要使他们乐于接受或愿意接受,他们不愿接受则无法获得成功,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8.尽可能选用先进的技术与智能设备
要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努力研发新的科技产品并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推行和选用集约、高效的先进的技术与智能设备。4
措施从交通出行的几个阶段来看,TDM的措施包括:
(1)在出行产生阶段,尽量减少弹性出行的产生。如以电信方式代替出行(电信会亲访友、网上购物、电视电话会议、网络办公/电子通勤等);压缩工作日,在一段时间内,延长一天的工作时间,减少工作的天数;通过行政手段,限制车辆的拥有。
(2)在出行分布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目的点向非拥挤的目的点转移。如实行区域限行措施,城市布局优化。
(3)在出行方式选择阶段,将出行方式由小汽车方式向集约化方式转移。如对小汽车方式实行抑制措施(如停车费、通行费)或对公交、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实行鼓励措施(如乘车费的调整、公交优先、自行车及步行环境改善等),以促进人们选择集约化或低耗能的交通方式,保持各种运输方式宏观上的供需平衡。
(4)在空间路线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路线向非拥挤的路线转移。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向出行者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或通过强制收费或价格优惠,使出行者避开拥挤地段等。
(5)在时间段的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时问段向非拥挤的时间段转移,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向出行者提供实时交通信息、错时出勤或通过价格策略,使出行者避开拥挤时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