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小黑屋不是非法囚禁,而是孕育新生命

果壳自然
探索万物之美,守护自然的丰富、独特与永恒。
收藏

6年前,我和朋友小乐正在筹划从《中国国家地理》辞职后去哪里观鸟,那时候我们才开始观鸟不久,找来马敬能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翻了几遍,发现中国版图最西南的角落,看上去鸟类分布很多,于是决定去那里浪一下,谁知道这一去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

那个西南的角落就是云南的盈江县,地处中缅边境,这里还保留有中国为数不多的热带季雨林,拥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对于我来说还带着一股神秘的色彩。如果让我选择其中一种神奇的动物做代表,非双角犀鸟(Buceros bicornis)莫属。

双角犀鸟和它背后的热带雨林植被。图片:高大向

犀鸟因何得名?

双角犀鸟是大型热带森林鸟类,体长可达125厘米,是亚洲最大的犀鸟之一,一个一米多的大家伙站在树枝上,气场可想而知。不仅体型大,双角犀鸟的嘴巴也非常大,嘴巴的长度约占体长的四分之一,弯成一道优美的弧线。

犀鸟的名字就和这个大嘴巴有关。“犀”本指的是犀牛或和犀牛有关系的东西,比如犀牛角。犀鸟这一类鸟,有部分物种在大嘴巴上面长着形状各异的突起,名曰盔突。盔突酷似犀牛角,因而得名犀鸟。双角犀鸟的盔突形状特别,长在大嘴巴的上面,表面微微凹陷,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因此得名双角犀鸟。

双角犀鸟的盔突前端凸起两个棱。图片:cuatrok77 / Flickr

我第一次见到双角犀鸟

在中国境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地方,可以见到野生的双角犀鸟。云南的盈江县是观察双角犀鸟最方便的地方。大盈江从县域内蜿蜒流过,一路向西流进山地,切割出一道峡谷,河水到这里也称太平江,成为中国和缅甸的界河。峡谷两侧的山坡上是珍贵的热带季雨林,在这片雨林中,可以观察到包括双角犀鸟在内的三种犀鸟,这条峡谷也被人们称作“中国犀鸟谷”。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和观鸟群体的扩大,犀鸟逐渐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一张生态旅游名片,图为作者为犀鸟谷绘制的宣传画。图片:高大向

第一次看见双角犀鸟的情景,我至今仍记得非常清晰。那时候人们对犀鸟谷的情况还不是太了解,这里有多少双角犀鸟,它们基本在哪些地方活动,什么时候出现,更多的是靠人们在野外的推断和运气。前三天,我们一直在寻找双角犀鸟,但都无功而返,第四天我们没抱着太大希望,转去看相对稳定的红腿小隼(Microhierax caerulescens)。

犀鸟谷里景颇族民居的房顶上,都有双角犀鸟的造型。图片:高大向

结果就在第四天的早上,一只巨大的身影突然从眼前晃过,是双角犀鸟!它停在一个高大树木的顶端,距离我们大概50米。“好大啊!”在场的人们都不由得发出感叹,短暂停留之后,这只大鸟扇动着翅膀,从我们的头顶飞过,带着一阵“噗、噗”的响声,那是气流划过飞羽产生的声音。

习惯了看麻雀、燕子这样小鸟的我们,在面对如此巨大的飞行身躯时,深深地被自然的力量所震撼。图片:曾祥乐

“囚禁”自己的新娘

双角犀鸟的繁殖方式非常有趣。在每年春夏的繁殖季节,双角犀鸟会成对活动。雌雄犀鸟通力合作,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判断双角犀鸟性别的最快方式,是看它们眼睛的颜色,也就是虹膜。白色的是雌性,红色的是雄性。

三月,一对双角犀鸟准备开始繁育后代的生命历程,除了眼睛颜色不同外,雌雄鸟盔突上的斑纹颜色也有所区别。图片:曾祥乐

繁殖期双角犀鸟把巢安在树洞中,由于体型巨大,只有足够高大粗壮的树,比如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才能作为它们的巢址。如果一片雨林中没有足量大树,那么双角犀鸟,也包括其他种类的犀鸟,它们的繁殖都将无从谈起,因此犀鸟也是一个健康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

每年3月起,双角犀鸟开始交配。交配之后,大约在3月底4月初,雌鸟将钻进树洞中产卵,而雄鸟会用泥土、果壳等材料混合自己的分泌物将洞口封住,仅留下一个喂食孔。通过喂食孔,雌鸟可以接受雄鸟送来的食物。自此,雌鸟将开始历时两三个月的“坐月子”,雄鸟则将担负起捕食供养整个家庭的重任。

一只雄性双角犀鸟停落在树洞上面,正在给树洞里面的妻子喂食。图片:曾祥乐

在繁殖期,一雄一雌固定配偶共同合作抚育后代的配偶制度,被称为“单配制”,双角犀鸟就是单配制的一个典型。将雌鸟与雏鸟“囚禁”在树洞中,增加了雌鸟对卵及雏鸟抚育的质量,减少了天敌的威胁。但同时,全家的命运也都系于外出捕食的雄鸟身上,如果鸟爸爸遭遇不测,整个家庭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双角犀鸟具有如此之大的嘴巴,是吃水果的好手,毕竟在热带雨林中,一年四季都有野果可以吃,这张大嘴巴和美洲的巨嘴鸟类似,是适应与热带雨林多野果环境的一种趋同进化。实际上,双角犀鸟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猎手。雏鸟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动物蛋白,这个时期我们能观察到犀鸟爸爸捕捉的各种小动物,它的猎物中有昆虫、蛙类、蛇类、蜥蜴、老鼠,甚至还有猫头鹰……

一只雄性双角犀鸟叼着一只老鼠。图片:曾祥乐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双角犀鸟的幼鸟基本长成,具备了出巢的条件。一般雌鸟会比幼鸟早出巢,和老公一起再继续喂养孩子一段时间,最后等待幼鸟出巢。一般在6月底7月初,幼鸟出巢,此时的幼鸟尚未长出头顶的“双角”,还需要亲鸟再继续照顾一段时间。

双角犀鸟幼鸟出巢的瞬间。图片:曾祥乐

中国的其他几种犀鸟

在中国共记录有5种犀鸟,除双角犀鸟外,还有花冠皱盔犀鸟(Rhyticeros undulatus)、冠斑犀鸟(Anthracoceros coronatus)、白喉犀鸟(Anorrhinus austeni)和棕颈犀鸟(Aceros nipalensis),现在盈江犀鸟谷可以观察到前三种。

花冠皱盔犀鸟体长可达1米,同为大型犀鸟,并且长相也十分奇幻,雌雄两性具有不同颜色的喉囊。在非繁殖季节的犀鸟谷,可以见到多达几十只的大群。冠斑犀鸟体型略小,约70厘米左右,体色主要为黑色,盔突为黄色前端带有黑色斑纹。白喉犀鸟与棕颈犀鸟在国内难得一见,仅有零星几笔记录,是中国在野外记录最少的犀鸟。

一对花冠皱盔犀鸟站在雨林中的树枝上,雌鸟喉囊为蓝色,雄鸟喉囊为黄色。图片:曾祥乐

犀鸟是热带雨林中的代表物种和雨林野保的旗舰物种,他们的生存高度依赖完整且健康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国内,满足这样条件的热带雨林所剩不多。直到今天,我们对中国分布的5种犀鸟仍然知之甚少,但是有一个好消息,6月19日国家林草局与农业部发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拟将中国的5种犀鸟,全部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希望犀鸟和他们的家园热带雨林一起,能够拥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