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六组》中有一个诡异的案件,大意是这样的:嫌疑人患有“恐猫症”,被害人周宁深知这一点,故偷偷将“猫薄荷”缝进其手袋的铭牌中,致使嫌疑人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到七八只猫的“攻击”,受惊流产,最终酿成惨剧......“蓝颜祸水”,致二女争夫血溅厨房,令人唏嘘。
图〇 猫薄荷
案情有些匪夷所思,却并非全无事实基础,这世上真的有一种叫做“猫薄荷”的植物,如上图。乍看相貌平平,实则天赋异禀。该植物富含芳香精油,可高达13%,稍加触碰便异香四溢,其中有一种物质可与猫鼻子中的受体结合,刺激猫的感觉神经元,使其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喵界大麻”可不是浪得虚名。
图一
猫和猫薄荷的特殊缘分,纯属巧合,算是大自然的善意玩笑。猫薄荷并无成瘾性,最多让猫嗨上5-15分钟即恢复正常,而且“过后不思量”,对猫的身体也没什么害处,这可比被毒品害得家破人亡的一部分人类命好多了。不过猫上一百,也是形形色色(shai),还有30-40%左右的猫是天生高冷,无论猫薄荷如何搔首弄姿,它们都毫无反应,这可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图二 猫薄荷鸡尾酒
除逗猫之外,猫薄荷也能登上人类餐桌。此物叶片毛糙,纤维质感较强,故一般不直接食用,而是将鲜叶或干制品捣碎作为调料食用,个别西夷还会有它来调制猫薄荷鸡尾酒。我中土人民对此少有兴趣,最多作为药用植物栽培,而且还不算中药“荆芥”的正名(正品是裂叶荆芥),现在来看,应该还是用来侍奉猫主子的比较多,我都整一盆,看能不能引诱些流浪猫啥的......
图三 荆芥
“猫薄荷”只是俗名,被《中国植物志》钦定的正名则是荆芥/Nepeta cataria L.,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能使猫兴奋的化学物质也叫做“荆芥内酯”。说荆芥就是“猫薄荷”,有点风险,恐怕至少要得罪上亿中原人民.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荆芥”另有其物,而且神圣不可侵犯,谁质疑跟谁翻脸。你敢说荆芥是猫薄荷?恁这是neng啥嘞!噫......
图四 河南“荆芥”
图五 河南“荆芥”
上二图即是河南“荆芥”,叶色翠绿温婉,传闻有柔和的柠檬芬芳,更兼薄荷和生姜的韵味,全无猫薄荷的草莽气质。可提香去腻、开胃消食,生吃、凉拌皆宜,与凉面搭配最能熨帖河南人的胃口,更是远在异地的河南人抹不去的乡愁。很明显,河南“荆芥”和《中国植物志》中的荆芥根本就是“名相如,实不相如”,谁也不是谁的谁。
图六 开紫花的罗勒
据《中志》,河南“荆芥”即罗勒/Ocimum basilicum L.,或者疏柔毛罗勒。各地俗名不一,称之为“荆芥”的还有江西,以及九层塔、九重塔、家薄荷、光明子、光阴子等等一大堆名字。我国面积幅员辽阔,这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现象不要太多,不必为之“跳踉大阚”,就像被侮辱了宗教信仰一样。君不闻“牛屎谢逊,皆是虚影”,叫啥也不耽误你吃。
然而固执己见的大有人在。河南省“专家”、郑州中医院制剂室副主任金云隆认为,河南“荆芥”绝不是罗勒,理由有三:首先最大区别是花,“荆芥”白花而罗勒紫花;新鲜“荆芥”叶子有白色的毛(吃的时候被洗掉了),而罗勒无之;罗勒香味温和,“荆芥”则强烈得多......等等。嗯,都是外行话,没一句在调上,不过他也承认二者的味道“确实不易分辨”。
图七 开白花的罗勒
话说罗勒在西方号称“香草之王”,栽培广泛,品种有四十多个,紫花白花均有,河南“荆芥”恰好就是开白花的罗勒品种,而且还属于疏柔毛变种(var. pilosum),特点就是多毛。至于味道强烈与否,那是罗勒在中土和西方被选育的方向不同,西餐中的“甜罗勒”就比较温和。那位所谓的专家只不过是把罗勒的种内差异煞有介事地捋了一遍。
图八 云南“薄荷”
图九 皱叶留兰香
类似于河南“荆芥”和罗勒的情况并非孤例,云南也有。去过云南的朋友都知道,云南人嗜食“薄荷”,涮羊肉涮“薄荷”,甜品中也要放“薄荷”,“薄荷”似乎无处不在。然而这“薄荷”却并非植物学意义上的薄荷,实为皱叶留兰香/Mentha spicata 'Crispata’,有时也被认为是独立的种M. crispata。其叶面凹凸不平,犹如刚睡过格子凉席的脸,故名“皱叶”。
图十 薄荷
真正的薄荷/M. canadensis和留兰香都是唇形科薄荷属成员,亲缘关系很近,但外观差别比较大:薄荷的叶脉规整,叶片平整;薄荷有明显叶柄,而留兰香几乎看不到叶柄。二者的味道也不尽相同。留兰香有类似薄荷的气息,主要来自于香芹酮、柠檬烯等物质,但它只含有极少量的薄荷酮和薄荷醇,故缺乏薄荷的“冰凉感”;能让人“凉凉”的才是真薄荷,要是拿它涮羊肉,能吃出刷牙的感觉来。
无论是河南“荆芥”还是云南“薄荷”,都是地方俗称和学术名称不同造成的误会,小事一桩。如果我是河南老乡,我会很高兴接受河南“荆芥”就是罗勒的事实,不会急头白脸地争辩,完全没意义嘛。就像月季玫瑰,从植物学角度来说,作为切花出售的“玫瑰”固然都是月季,那又怎么样呢?你可以叫姬无命,我也可以叫姬无命。只要感情有,喝什么不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