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不仅是收获农产品的季节,也是东北林区采收野生山货的最好时节。但近年来,“工人乘氢气球打松塔(松树的球果)竟飞到高空”的新闻不止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有的幸运获救,也有人不幸受伤乃至失联。
图丨@澎拜新闻
在关注伤者安全的同时,大家对松子也增加了几分好奇:以前只是吐槽它贵,小小一包比一大袋瓜子价格还高,没想到居然如此来之不易,要乘坐氢气球才能打下来?公园里种的松树下面也经常能捡到松塔,为什么找不到松子呢?
01
不是所有松子都好吃
/ 公园里捡的松塔能吃吗 /
我们吃的松子,其实是松科植物的种子。油润鲜嫩的口感、不需加糖的天然微甜和特殊的香味,让松子在各地都备受欢迎。只有极少数人在吃过松子12~48小时内,口中会有一种苦涩的金属味,但原因尚不明确。
松子丨图虫创意
松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树木之一,但它们大多数的种子都太小了,不适合食用。比如我国各地公园里最常见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虽然枝头果实累累,但它的种子仅有6至8毫米长,每颗种子都有一个披针形翅,长约1厘米,包裹在松塔的种鳞中。待松塔成熟时,种鳞裂开,有翅的种子就随风飞走,落在地上的空松塔经常成为被人猜测“有没有能吃的松子”的对象。
油松的针叶与球果丨Martin Withers / FLPA / mindenpictures
据统计,全世界126种松属植物中,只有29种松树的种子适合食用,其中有商业价值、能够大规模采收交易的种类更是屈指可数。
松树通常需要大约生长15~25年才能开始结果,达到产果高峰期的树龄则在45年以上。松子的收成量受气候、虫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采摘、加工松子又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因素使得在全球范围内松子都不便宜。我国市面上较常见的食用松子主要来自红松(Pinus korai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西藏白皮松(Pinus gerardiana)。
红松松子:棕色厚壳,好吃难采
红松松子主要产于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地,古称海松子,自唐至明,它都是东北少数民族和朝鲜半岛政权向中央王朝进贡的土产之一。
红松寿命长达500年,树高可达40米以上,生长缓慢。东北的原始林一度因滥砍滥伐数量锐减,现在天然红松林受到保护,提供松子资源的多为人工种植的红松。树龄较小的红松结果实为“单挂”型,多结在顶枝和顶侧枝上,老树的松塔则往往是“一窝生”,有的一窝有好几十个。
红松的松塔比玉米棒子还硕大,成人单手都握不住。一枚松塔重约1千克,每片种鳞的底部有一或两颗无翅的褐色外壳种子,完整的松塔可以剥出约100颗种子,松子略呈三角形。
红松松塔丨 Wikipedia /ILoveAllTrees
红松松塔成熟后种鳞不张开,种子不脱落,只能依赖松鼠、星鸦等动物取出种子,松子在它们搬运、储藏的过程中萌发。红松子的含油率达65-78%,高于其他松子,这是它吃起来格外香醇的奥秘——当然,热量也不低。红松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较高,容易发生氧化,一旦保管不善变质,会产生难闻的“哈喇”味儿。
红松松子的外皮厚且坚硬,为了牙齿的健康起见,如果没有加工出裂缝,不建议像嗑瓜子那样咬开。
取松子这事儿,松鼠更熟丨nhptv.org
现在的加工工艺令它能够“开口”,吃起来方便得多。这当然不是雇佣老奶奶嗑的结果,而是用机器翻炒加热、加水淋洗,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壳裂开。也有先采用碱性溶液浸泡的方式,溶解外层纤维,冲洗后再加酸性物质中和,使壳变薄、易于裂缝。
翻炒后开口的红松子丨图虫创意
松塔生长在离地面10米以上的树冠位置,传统的采摘方式是由人将特制的底部带铁钉工具绑在脚上,爬树的时候铁钉扎入树干可以借力,攀到树顶用长杆将未完全成熟的松塔打落,地上的人再将它们捡起来,靠人力背出山外。人工爬树基本没有多少保护措施,出意外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氢气球的吊篮里打松塔的方式近年来逐渐普及,下面由其他人拉住绳子控制,尽管仍有风险,与爬树相比,出事的概率已经降低了许多。然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建章立制仍处于空白状态,令人感到担忧。
松子丨图虫创意
华山松子:黑壳小粒,主产西南
华山松又名白松、五须松,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和西南部海拔1000-3300米的山地,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西南的退耕还林实践中,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市场上的“云南松子”,大多是华山松的松子。
华山松子的颗粒比红松子小,长1厘米左右,两头尖、中间鼓,外壳黑褐色,稍有点像西瓜子。它的壳更薄,吃起来比红松子容易,剥开后的松仁小小圆圆的,所以有的地方也叫它“嗑松”。
华山松子丨图虫创意
云南本地习惯将松子放入加了盐的水中筛选,选出可以沉底的饱满松子用来售卖,同时也能清理掉一部分表面的松脂,因此又名“落水松子”。不得不说,华山松子相比红松子含油量低,味道可能稍有逊色,但不少人就偏爱这种不那么油润的口感。
云南人称松塔为“松苞”丨Flickr / nekonoir
巴西松子:其实和南美洲没关系
松子爱好者当然不会错过近年来引入电商、对剥壳非常友好的“巴西松子”,它外形细长,表皮极薄,不用费什么力就能剥开,香甜的种仁里面还有一根黄色的芯,口感独特,所以也被叫做“纸皮松子”。它是西藏白皮松的种子,主要产于喜马拉雅山麓西北的高山河谷地带,包括我国西藏、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地。
巴西松子丨图虫创意
我国的西藏白皮松属于保护植物,不能采摘松子,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巴西松子”名字的来源,不是足球之国巴西,而是巴基斯坦西北部,因为这种松子的主产区在巴基斯坦西北部。
但是近年来,这些国家的西藏白皮松受到过度砍伐、密集采收和放牧破坏植被的影响,阻碍了种群的自然再生,数量已经减少了30%,前景不容乐观。
巴西松子丨图虫创意
在巴西确实有一种中文名“巴西松”的植物,但实际上是南洋杉科植物巴西南洋杉(Araucaria angustifolia),也叫巴拉那松,结出直径约30厘米的大球果,每个球果能取出20到120颗种子。南洋杉的种子外形像大号松子,可以煮熟或者烤熟吃。在上世纪,巴西境内的南洋杉林因为砍伐减少了 97%,现在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
巴拉那松的球果丨wikipedia / Deyvid Setti
小小松子背后,折射出了诸多问题。比如在东北,对红松松子的过度采收,已经造成以此为食的动物如松鼠、花鼠等种群数量的减少,对生态系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期待我们能早日在改良出专门的栽培种和加强采摘的规范管理上有所突破。
02
用有限的松子
/ 创造出无限的美味 /
松子自古以来都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食物,因为营养丰富、来之不易,被古人列为仙家食品。除了直接当零食吃,松子在菜肴和点心里也能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放在饮品里。
出于成本的考虑,纯用松子作馅的点心并不多见,主要与其他食材搭配成“什锦”,当然松子尽管用量不多,香味也是无法忽略的。清代宫廷里有一种“松仁瓤山楂”,是将松子填入去核山楂,加糖煮成的小甜品,现在的糖葫芦继承了这一做法,但把松子换成了便宜的瓜子仁。
松仁奶酥丨item.jd
苏州的小零食“松子糖”形状像个微型的粽子,晶莹的糖中凝固着一粒粒小松子,这种做法据说起源自北宋,当时叫“糖松梅”,将松子、青梅一层层放入容器内,加糖腌制,在当时是昂贵的甜品。
松子糖丨item.jd
用松子和嫩玉米粒炒成的“松仁玉米”,香甜可口,入口鲜嫩,介于菜和甜品之间。淮扬菜里的“八宝豆腐”,将嫩豆腐丁和香菇碎、松子、火腿末等配料用鸡汤炖煮,用勺舀食,下饭一流,据说来自宫廷御膳,光菜谱就要一千两银子。
松仁玉米丨图虫创意
形状像个圆球的东北熟食“松仁小肚”,其实原材料和午餐肉较为接近,以碎肉和淀粉为主,里面点缀了少量松子,让人吃的时候会有惊喜感。尽管芝麻或是花生碎也有借助所含的油脂提香味的效果,但松子的体积比芝麻大,口感又没有花生那么硌牙。除了成本高,几乎没有缺点。
松仁小肚丨图虫创意
作者:瑶华
本文授权转载自吃货研究所(ID:Food_Lab)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