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609 篇文章
仲夏的雨,来去匆匆,像一个盛满清水的盆,突然被打翻,天空泻下银珠万粒。江南的梅雨季节,闷热、潮湿是最明显的特征,雷阵雨是最常见的天候,降水持续不停,湿邪便趁机作祟,侵入人体,人们常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口中甜腻、手脚发胀、头晕发昏、大便溏薄等症状,这些都是湿重表现。
那么,在这个湿热的夏天,一边要抗疫,一边要防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根据现有资料,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于“湿毒疫”范畴,梅雨亦属暑湿之邪,可通过“强其正气”、“避其毒气”、“养其神气”三个主要措施,阻止疫毒扩散,降暑祛湿。
1.强其正气
从中医角度看,新冠病毒最喜欢的环境,是寒和湿,这不只是外部的天气,也包括人体的内环境。如果人体内阳气不够,一直都怕冷,还有明显的湿邪,那当有机会遇到病毒的时候,被感染的可能就比较大了。
同时,由于梅雨时节空气湿度相对较大,而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犯脾,损伤阳气,导致“外湿”和“内湿”合邪,极易出现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病症。
01
饮食清补
生、冷、粘、腻的饮食最容易损伤阳气,招致寒湿。国家卫健委发布低风险区夏季防控指南,特别提出:食品消费者在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尤其在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时应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尽量不吃生的水产品等。
“药王”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开胃消食、生津止渴的食物。食疗可选用苡米红豆粥、苡米莲子粥、绿豆汤、金银花露、鲫鱼冬瓜汤等。适当吃西瓜、喝绿豆汤来清热,喝酸梅汤、麦冬代茶饮来生津液,用藿香正气来化解寒湿。
02
加强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振奋体内阳气达到祛湿之目的。可慢跑或快走为宜,不宜运动过度,出汗后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温开水或淡盐水为佳,运动后,冲一把热水澡,毛孔开张,体内湿邪和毒素一并清洗。
黄煌教授建议,中医传统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这些传统功法简单易行,具有强身健体、宁神养心的功效,是居家保健的好办法,值得提倡。
03
未病先防
对健康人群提前干预,识别患者的体质状态,调整阴阳气血的偏颇,有针对性地用药,从而激发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我们说的体质或体质状态,其实就是个体差异。清代伤寒家钱潢说:“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发,就是人体的个体反应方式,感受何种病因,古人是无法弄清的,有时也没有必要弄清,但古人可以根据这个人“发”病的状态或特征来确定其治疗方案。方法千变万化,不可穷尽,但基本的配方就是那些。调理以后体质改善了,抵抗力提高了,患病的几率可能会下降。
2.避其毒气
01
焚香佩香囊
湿多为浊秽之物,故明清温疫学家提倡用芳香辟秽药物烧熏以达到净化空气,避除疫邪的作用。如《松峰说疫》记载了多种用于烧熏的药物处方,尤其重视降真香在芳香药物中的运用,认为“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降真香有验”。
中医言同气相求,阳虚之人易感阴邪,阴虚之人易感热邪,疫气亦如此,是故气以类聚;反之则异而相远。避秽所用之药,多为芳香之品,与疫毒截然相反。佩戴香囊驱疫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起效,一则祛除体内秽浊之气,二为驱散外在瘟疫之邪,使邪毒不可侵及诸身。
02
做好隔离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封闭的场所,不要去;不戴口罩,就不要出门。口罩阻隔病气原理,早在《礼疏》便有记载,曰“掩口,恐气触人”;《孟子·离娄》日:“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3.养其神气
01
调畅情志
明代张景岳提出:人们在突遇瘟疫降临之时,首先要从心态和情志上予以调整,坚定战胜疫病的信心,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应对疫情的发生。清代温病学家熊立品认为,“时气大发,瘟疫盛行,循相传染之际,内则养定精神,外则加谨防范”;“若其人元气壮盛,精神强健,则正气充实,病气尸气无从侵入”,以此说明,形神相合对人体防疫抗邪具有正面作用。
02
节劳欲
在疫病流行期间注意节劳节欲,合理饮食,适度劳作,因为人体在饥饱失节、劳逸失常的情况下,均会出现卫外功能不足,最易受到疫邪的侵袭。
鲥鱼出后莺花闹,梅子熟时风雨频。在梅雨之下的疫情期,若能做到饮食清补、加强锻炼、未病先防以“强其正气”,焚香佩香囊、做好隔离以“避其毒气”,调整情志、节劳欲以“养其神气”,相信风雨过后,充足的阳光将继续与你我同行。
作者: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
陈希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