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长着匙状大嘴的涉禽-琵鹭|科普小课堂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琵鹭是对一类大型涉禽的总称,属于鹈形目鹮科琵鹭亚科。该亚科仅有琵鹭属(属名:Platalea)一个属,现存六个物种,除南极洲外的所有洲皆有分布。

匙状嘴喙是琵鹭共有且最明显的特征,琵鹭利用此构造以来回扫动的独特方式在水中觅食,并像夹子一样夹住猎物。

其各地俗名多由此构造和其功能衍生而来,而学名 Platalea 原为拉丁语对琵鹭(白琵鹭)的称呼,源自古希腊文的(platus),同样有“扁平”之意。

琵鹭的喙很大,扁平及呈竹片状。它们会涉足浅水区,会半开的喙在水中扫食。它们吃昆虫、甲壳类或细小的鱼类。它们每天需要花几个小时来觅食。

琵鹭通常在树上或芦苇丛筑巢,雄性主要负责采集树枝和芦苇,雌性主要负责筑造。刚孵化的雏鸟不能视物,也不能立即独立,双亲会部分反刍来喂养雏鸟。雏鸟的喙短而直,到了成熟时才会形成其特有的形状。

现时已知有6种琵鹭:

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

白琵鹭以昆虫、甲壳类或细小的鱼类为食。

特有的琵琶型的大嘴是琵鹭类鸟类共有的特征,长得很像可能混群的黑脸琵鹭,与黑脸琵鹭比较,白琵鹭显得体型稍大一点,而且脸部黑色少,琵琶型的嘴末端黄色,面部裸露的皮肤黄色,由眼先到眼睛有一条幼细的黑纹。繁殖期的白琵鹭有明显的冠羽,冠羽和胸前的羽毛为黄色。

白琵鹭喜欢在泥泞水塘、湖泊或泥滩等生境中活动,常在水中缓慢前进,嘴往两旁甩动以寻找食物。搜索滩涂湿地各种细小生物,琵琶型的嘴有如探雷器,帮助他们捕捉食物,相比于鸻鹬类细长的喙,琵鹭的嘴更适合发掘浅层的食物。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

黑脸琵鹭,又名黑面琵鹭、小琵鹭、黑面鹭、黑琵鹭。黑脸琵鹭性机警,生活于河口、潮池、湿地或潮间带,具群居性,偶尔会与警戒性较高的水鸟聚在一起;主要在湿地或鱼塭等浅水域觅食,以喙微张并在水里扫动的方式搜寻鱼虾或甲壳类。休息时会出现嬉戏的行为,同伴间会互相理羽。

有琵琶的大嘴是琵鹭类鸟类共有的特征,而黑脸琵鹭是六种琵鹭种体型最小的,站立高度50-60厘米,翼展约110厘米。黑脸琵鹭长的很像可能混群的白琵鹭,但与白琵鹭比较,黑脸琵鹭的体型稍小一点(也是琵鹭家族中体型最小的),且面部黑色裸露皮肤延伸至眼睛后方。脚黑色。繁殖期时,黑脸琵鹭的冠羽和胸前的羽毛有明显的黄色。

非洲琵鹭(Platalea alba)

非洲琵鹭,广泛分布在非洲。栖息在沼泽湿地,并会在树上或芦苇床垫筑巢。它们一般都不会与鹳科或鹭科分享栖息地。主要吃多种的鱼类、软体动物及两栖类。

非洲琵鹭很易辨认,繁殖期是全身白色,脚及面部都是红色的,喙长而呈灰色,没有冠。未成熟的幼鸟面部不是红色的,喙呈黄色。它们飞行时颈部向外伸出。

大琵鹭(Platalea regia)

大琵鹭,又名澳洲琵鹭及皇家琵鹭。主要吃甲壳类、鱼类及细小昆虫。

大琵鹭的体型很大,呈白色,喙黑色。它们是涉禽,脚很长,可以涉足到水中。它们将喙放入水中,以鱼类、贝类、蟹及两栖类为食物。

当大琵鹭繁殖时,头上会长出长的白色羽毛,面上有斑。它们的巢是以树枝筑成。雌鸟每次会生2-3只蛋。雏鸟会在21后孵化。在繁殖季节它们对骚扰十分敏感,甚至有可能弃巢离开,造成雏鸟因饥饿而死亡。

黄嘴琵鹭(Platalea flavipes)

黄嘴琵鹭,黄嘴琵鹭会在浅水湿地或干旱的草坪出没,会将喙放入水中觅食,主要吃水生动物。黄嘴琵鹭会在树上、沼泽及树根筑巢,并多会栖息在树上。

玫瑰琵鹭(Platalea ajaja)

玫瑰琵鹭,又名玫瑰红琵鹭或粉红琵鹭,玫瑰琵鹭站立高度约80厘米,翼展阔1.2-1.3米。它们的脚很长,喙长而呈灰色近似竹片状,成鸟头部光秃及呈绿色,颈部、背部及胸部呈白色,其他的都呈深粉红色。雄鸟和雌鸟相似。

玫瑰琵鹭会在浅水区觅食,涉足及将喙放入水中寻找食物。它们吃甲壳类、水生甲虫及虫、青蛙及蝾螈和细小的鱼类。它们有时会在雪鹭、大白鹭、三色鹭及美洲鹈鹕附近觅食。

文章来源:中国陆栖野生动物救援网络

编辑:Pierre

评论
用科学技术实现强国梦
太师级
已分享
2022-10-22
科普:zhf
少师级
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