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之所以称为学科,是因为它有一套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知识系统,这个知识系统由一套概念和概念关系组成。
术语则是表达特定学科的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一个学科或行业内人们思想和认识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
消防作为学科之一,从1986年起就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体系,并作为国家标准颁布,并于1993年和2014年改进行修订,这个语体系尽管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总体上越来越严谨,得到消防界同仁的认同。
在传播消防知识时应尽可能使用消防术语,不仅是对标准术语的宣贯,而且能表达得更精准。大家在交流消防知识时都用标准的术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遗憾的是,许多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科普读物、小册子等在使用术语传播消防知识”)这方面做得不够。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01
使用杜撰的名词
01
在一些科普场所和媒体里,人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外行杜撰的消防名词,它们往往会给受众带来误导。
高层缓降器
标准术语是逃生缓降器,“高层缓降器”是杜撰的消防名词。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才是高层建筑;而国家标准又认可逃生缓降器的使用高度为30米。
以此类推,这就意味着如果有高层缓降器,它只适用于一个楼层,那是很可笑的。
事实上,逃生缓降器主要使用于多层住宅。
楼宇建筑消防设施
标准术语是建筑消防设施,它们不仅适用于楼宇,也适用于厂房、仓库等场所。而且建筑消防设施中并没有楼宇这个分类。因此“楼宇”这词是多余的,画蛇添足。
02
用俗称替代标准术语
02
用俗称替代标准术语称呼某消防产品就像用某人的外号或小名或别名来称呼他那样,在熟人私下交流时可以,正规场合这么用就有问题了。
普及消防科学知识时,更不能这么用,这不仅会使人感到文章不正规,而且使公众不明白,它与标准术语指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烟感探测器
标准术语是感烟火灾探测器。俗称中省略了“火灾”在一定语境下可以,但烟感这两个字就值得推敲了。
“烟感探测器”源于日文“烟感器”,是上世纪80年代引进日本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带来的。“烟感”是按日语语法用汉字组成的词,把宾语置于谓语的前面。
在1986年国家有关机构编写《消防基本术语》时,就按汉语习惯把这两个字换了位置。毫无疑问,用“感烟”比“烟感”好,因此“烟感探测器”这样的俗称应该淘汰。
防烟面具
标准术语是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由于防烟面具(罩)这个俗称出现得比标准术语早,字数也比较少,有概念简约的作用,在公众和行业内的认同度显然高于标准术语。
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科普教育时,项目或标题名词仍然必须写“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并在标题后面加上(俗称防烟面具),或在说明文里注明,让人们知道两者指的是同一件物品。
水喷淋
水喷淋是英语sprinkler的中译名词,音译、意译兼备且俱佳。作为专业术语它概念简约,既能指系统的关键功能组件,又能作为整个系统的简称。
但既然标准术语定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淋就只是俗称或曾用名称,在进行科普教育时就必须用标准术语。
如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这个名词已广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科普时不必在标题后面加括弧说明。在简介里可以说明,但对应的俗称应该是“水喷淋系统”,不能用简称“水喷淋”。
消防科普传播的是科学知识,项目或文章的标题必须用标准术语。杜撰的术语决不能用,俗称在需要时可以作为标准术语的注释,但不能喧宾夺主。
END
文|范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