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阴天,晨与鸟友宋会强在密云清水河观鸟,旗开得胜遇到新迁徙来的十来只红头潜鸭,车拍,怕下车把鸟吓跑,这时,一位老太太飞车而至(电三轮),近前一看,原来是70岁的本地鸟类调查员方圆老师,大家一拍即合说去小漕村,马上就奔向了这个我慕名已久的这个观鸟胜地。
小漕村其实不小,人口愈千,位于密云水库东岸,村口距水库400米,地属库区的一级水源保护区边缘,旁边还有潮河清水河安达木河,一马平川的农田,看似与华北农田无异,但每年都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来此越冬,因此,这里不仅是鸟友心目中的胜地,还是密云区动保人士高度关注的鸟点,本村干部群众齐心合力承担着重要的保水护鸟的生态保护任务。
疫情期间,村街严控,村口妇女查验健康码时,宋老师鹰眼如炬,举目瞥见群鸟划过天际,我们立马兴奋起来,赶紧抄家伙,挎好望远镜,准备战斗。车刚停稳,开门下来疾步走来,远眺田野尽头,一望无际的雁群,呱呱鼓噪,天空也有大雁飞来飞去。我初判断是大雁的一种,叫豆雁,宋老师则更精确地判断是短嘴豆雁。少小无忌老不狂,犹倚辕门数雁行,一百、两百、三百……几乎七八百只的规模,在我们眼前,群飞如云,行飞如列,不时地排成人字或一字,变换着队形。
冬候鸟的迁徙大军就这样铺天盖地的来了,密密麻麻,简直令人要惊掉了下巴!间或,见到白尾鹞超低空疾飞,还与燕隼翻腾嬉戏,红隼、云雀,来来去去,煞为欢快,宋老师提醒,说不定大鸨也该来了,对呀,我前两天听说通州桑园相继来了两只大鸨,这里有没有呢?举起望远镜,在苍茫大地,一马平川间找寻,忽然,从深秋总体棕黄的色彩中,发现了一个小灰点儿,仔细端详,惊叫“大鸨”!身旁两位鸟友的镜头随即转向这边,终于首开今年迁徙季的大鸨记录,来啦。我们观鸟的场面,特别是我还穿着印有“密云野保”字样的马甲,均被夫人用手机拍摄下来,真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先生观鸟夫人在后。
宋老师一边操纵相机,一边打手机,忙不迭地地打电话给密云林业局生物调查队张德怀队长及几位鸟友,呼朋唤友,共享鸟情。富于担当的张队长立刻联系本地领导,不到一袋烟功夫,一骑绝尘而来,是位骑电动车的汉子,自我一介绍,我们大为感动:“我是村支书,姓冯”,原来是本地的“土地爷”,赶紧向他介绍前方的鸟,特别是大鸨,他信步走向另一方的田中玉米地,尚有一块未收割,他熟练地捏了捏玉米秆,说,行了,下午就收,周一给鸟投食。
以为村支书说说而已,待我们太师屯午餐归来,没多会儿,轰轰烈烈来了几辆特殊的车,原来是苞米收割机,咔咔咔,几个回合,就把剩余的活计完成了。作为五谷不分的城里人,这机械化收玉米的恢弘场面,也是第一次见。但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密云人、小漕村干群,闻鸟而动的责任心和行动力。这时,我才明白,村支书是按照区林业局张队的嘱咐,赶快完成田间劳作,把土地和宁静让给即将飞来越冬的鸟儿们!因为,几年来,都有灰鹤、白鹤、白枕鹤、蓑羽鹤包括大鸨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莅临此地、驻留此地,此时此际,我突然想起,前一届党代会上的一句话“生态文明,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和这一届(20大)党代会的一句话“我们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涵养,大美密云,上下互动,保护同心,密云野保的政策领会力、协调沟通力,落实执行力,自然保护的责任担当,真是令我敬佩,敬佩得五体投地!
当然,也许迁徙季的序幕刚刚拉开,村民们还未能悉数了解护鸟要求,个别下地捡漏的村民,就因接近雁群太近,眼见轰飞了群鸟。好在,隔壁就是库区的水源保护地,这些越冬鸟,可以就地躲避,权避一时,或而来农田觅食,或去保护区休息,鸟有翅能飞,兽有腿能跑,农民有收成,鸟友有收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保护红线,生态空间。至关重要,生命底线!
文章来源:郭耕~四不像(美篇号)
编辑:Pierre